《赴洛道中作》

时间: 2025-01-04 12:28:34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赴洛道中作 陆机 〔魏晋〕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白话文翻译:

我远行穿越了连绵的山川,山川既长又宽广。 挥动马鞭登上高高的山丘,放松缰绳沿着平坦的草地前行。 晚上休息时抱着自己的影子入睡,早晨出发时带着思念前行。 停下马匹靠在高耸的岩石上,侧耳倾听悲凉的风声。 清露在月光下滴落,明月是多么明亮。 抚摸着枕头却无法入睡,起身整理衣裳独自沉思。

注释:

  • 振策:挥动马鞭。
  • 陟:登高。
  • 崇丘:高大的山丘。
  • 安辔:放松缰绳。
  • 平莽:平坦的草地。
  • 抱影寐:形容孤独,只有影子相伴。
  • 朝徂:早晨出发。
  • 衔思:带着思念。
  • 顿辔:停下马匹。
  • 嵩岩:高耸的岩石。
  • 悲风:悲凉的风声。
  • 素辉:月光。
  • 抚枕:抚摸枕头。
  • 振衣:整理衣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并称“二陆”。陆机在文学上成就颇高,尤其擅长五言诗,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陆机在赴洛阳途中所作,表达了他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陆机因家族政治斗争失败,被迫离开家乡,前往洛阳寻求政治出路,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和个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陆机在赴洛阳途中的孤独和思念。诗中,“远游越山川”一句,既表达了旅途的艰辛,也暗示了离乡的遥远。“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则深刻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展现了陆机五言诗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 诗人描述自己远行的路途,穿越了连绵的山川,山川既长又宽广。
  2.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 诗人挥动马鞭登上高高的山丘,放松缰绳沿着平坦的草地前行。
  3.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 晚上休息时诗人感到孤独,只有影子相伴,早晨出发时带着思念前行。
  4.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 诗人停下马匹靠在高耸的岩石上,侧耳倾听悲凉的风声。
  5.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 清露在月光下滴落,明月是多么明亮。
  6.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 诗人抚摸着枕头却无法入睡,起身整理衣裳独自沉思。

修辞手法:

  • 拟人:如“夕息抱影寐”中的“抱影”,将影子拟人化,增强了孤独感。
  • 对仗:如“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中的“振策”与“安辔”,“陟崇丘”与“遵平莽”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的内心感受,诗人抒发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川:象征旅途的艰辛和离乡的遥远。
  • 影:象征孤独。
  • 悲风:象征悲凉的心情。
  • 明月:象征明亮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夕息抱影寐”中的“抱影”象征什么? A. 孤独 B. 希望 C. 思念 D. 安宁

  2. 诗中“清露坠素辉”中的“素辉”指的是什么? A. 阳光 B. 月光 C. 星光 D. 灯光

  3. 诗中“抚枕不能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孤独 B. 思念 C. 焦虑 D. 安宁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同样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诗词对比:

  • 《赴洛道中作》与《登幽州台歌》:两者都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和思念,但《赴洛道中作》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象,而《登幽州台歌》则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机集》:收录了陆机的多篇诗作,是研究陆机文学的重要资料。
  • 《古诗源》:收录了多首魏晋时期的诗作,有助于了解当时的文学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