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 其二》

时间: 2024-12-29 17:20:40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

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

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

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

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

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

欢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

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

戚戚欲何念。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胡行 其二》
作者: 曹操 〔魏晋〕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飖八极,与神人俱。
思得神药,万岁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华山。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阳,殊不知老。
赤松王乔,亦云得道。
得之未闻,庶以寿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长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仪合圣化,贵者独人。
万国率土,莫非王臣。
仁义为名,礼乐为荣。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光。

四时更逝去,昼夜以成岁。
大人先天,而天弗违。
不戚年往,忧世不治。
存亡有命,虑之为蚩。
歌以言志。四时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欢笑意所之。
壮盛智惠,殊不再来。
爱时进趣,将以惠谁?
泛泛放逸,亦同何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白话文翻译

愿意登上泰华山,与神人一起远游。
经历昆仑山,到达蓬莱,飘然游荡于八极,与神人同在。
希望得到长生不老的神药,愿意活到万岁。
我用歌声表达我的志向,愿意登上泰华山。

天地存在何其长久,而人类的生命却是如此短暂。
世人称颂伯阳,却不知他也曾老去。
赤松王乔也说得道,可惜未曾闻晓,期待长寿安康。
我以歌声表达我的志向,天地何其长久。

明亮的日月光辉,无处不照耀。
二仪合而成圣化,地位高贵的人独自一人。
四面八方的国土,皆为王臣所有。
仁义作为名义,礼乐作为荣光。
我以歌声表达我的志向,明亮的日月光辉。

四季不断更替,昼夜交替形成岁月。
伟人遵循天命,而天也不逆转。
不必为过去的岁月感到悲戚,忧虑世事却无法治理。
生死存亡皆有命,担忧不过是愚蠢的事。
我以歌声表达我的志向,四季不断更替。

哀伤的心情又该何去何从?欢笑的心意向何处流去?
壮盛的智慧和才华,再也难以重现。
爱惜当下的快乐,又能惠及谁呢?
泛泛无所事事,又有什么意义?
我以歌声表达我的志向,哀伤的心情又该何去何从。

注释

  • 泰华山:指代高大的山峰,象征着追求高远的志向。
  • 昆仑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象征着长生和神秘。
  • 蓬莱: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长生不老。
  • 伯阳赤松王乔:历史或神话人物,代表追求长生的典型。
  • 二仪:指代宇宙中的阴阳二气,象征着天地之道。
  • 仁义礼乐: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强调道德和社会秩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者。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常表达壮志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动荡不安的三国时代,曹操面临着复杂的政治局势与个人生命的脆弱。通过诗歌表达对长生与理想的追求,寄托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秋胡行 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歌,曹操在诗中通过描绘宏伟的自然景观以及对长生不老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深刻理解。纵然天地浩瀚,日月光明,但人类的生命却短暂而易逝,这种对比使得诗中的情感显得更加沉重而又真实。

每一节的开头都以“歌以言志”作为引子,展现出诗人对志向的坚定追求。诗中对历史人物如伯阳和赤松王乔的提及,强调了追求长生的传统思想,展现出一种文化自信与历史感。同时,诗中反复提到的“明明日月光”,象征着希望与光明,提醒人们即使在世事纷扰之中,也应保持对理想的追求。

曹操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在天地之间的渺小与伟大,诗中蕴含的哲理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生命、时间与理想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愿登泰华山,神人共远游:表达了诗人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渴望与神仙一起遨游于天际。
  2. 经历昆仑山,到蓬莱,飘飖八极,与神人俱: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长生之旅,象征着不受世俗束缚的自由。
  3. 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反映出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4.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赞美自然的光辉,暗示理想与希望的普遍存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天地何长久,人道居之短”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用自然景象比喻人生追求,增加了诗的意境和深度。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生命短暂的反思,强调追求理想与长生的愿望,同时也质疑世俗的繁华与短暂。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述,传达出一种智慧与哲理的结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泰华山: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2. 昆仑山:代表神秘与长生。
  3. 日月:象征光明与希望,普照万物。
  4. 仁义、礼乐:体现出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胡行 其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曹操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明明日月光”象征什么?

    • A. 生命的脆弱
    • B. 光明与希望
    • C. 历史的沉重
    • D. 自然的美丽
  3. 诗中反复提到的“歌以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绝望
    • B. 愤怒
    • C. 坚定的理想追求
    • D. 对世俗的厌倦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曹操《秋胡行》与李白《庐山谣》: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但曹操更注重人生的哲理,而李白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魏晋诗歌研究》
  • 《曹操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