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杭州于郎中》

时间: 2025-01-14 01:34:10

虽云圣代识贤明,自是山河应数生。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世业有公卿。

入楼早月中秋色,绕郭寒潮半夜声。

白屋青云至悬阔,愚儒肝胆若为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杭州于郎中
作者: 方干 〔唐代〕

虽云圣代识贤明,自是山河应数生。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门世业有公卿。
入楼早月中秋色,绕郭寒潮半夜声。
白屋青云至悬阔,愚儒肝胆若为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盛世的感慨,认为虽然这个时代识别贤明的人很多,但真正的英雄豪杰却屈指可数。大雅之诗没有弟子继承,而显赫的门第中却有许多公卿。诗人描绘了入楼时的秋色与夜晚的潮声,意象清幽宁静。最后,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理想和抱负的渴望,尽管身处白屋,却希望能飞黄腾达,表达了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

注释:

  • 圣代:指太平盛世。
  • 大雅:古代诗歌体裁,代表高雅的文学作品。
  • 公卿:指官员中的高层,地位显赫的人。
  • 入楼:指进入楼阁,暗指高雅、幽静的环境。
  • 寒潮:指秋冬季节的寒冷潮水。
  • 白屋:指贫寒的居所,常用作自谦之辞。
  • 青云:比喻高位或理想的境界。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涉及到的“圣代识贤明”可以理解为对唐代盛世的赞美,表明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望和对贤明君主的期待。而“大雅篇章无弟子”则反映了古典文化传承的艰难,暗示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干,字季明,号青丘,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5年,卒年不详。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被后人称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盛世,诗人身处一个文人辈出的时代,诗中所表达的理想与抱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期待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寄杭州于郎中》通过对盛世的描绘,展现了方干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部分,诗人用“虽云圣代识贤明”传递出对现世的赞美,但随即转入对人才匮乏的忧虑,揭示出即使在盛世中,也难以找到真正的贤才。接下来的“大雅篇章无弟子”,则直接指出了古典诗歌传承的困难,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无奈。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描绘了“入楼早月中秋色”的美丽景象,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秋夜氛围。此时的“寒潮半夜声”又增添了一层凉意,营造出一种清冷而高远的意境。最后,诗人用“白屋青云”表达了自己的理想与渴望,尽管身处贫困之地,但心中仍怀揣着对高远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虽云圣代识贤明:尽管说这是个贤明的时代。
    • 自是山河应数生:实际上,历史的山河中应当有更多的英才。
    • 大雅篇章无弟子:高雅的文学作品并没有弟子来继承。
    • 高门世业有公卿:显赫的家族中有许多公卿。
    • 入楼早月中秋色:夜晚来到楼阁,看到中秋的美丽景色。
    • 绕郭寒潮半夜声:在城郭周围,半夜传来寒冷潮水的声音。
    • 白屋青云至悬阔:身处贫寒的环境,却渴望能飞升到青云之上。
    • 愚儒肝胆若为倾:即便是愚钝的读书人,也愿意倾尽全力追求理想。
  •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如“白屋青云”)、对仗(如“高门世业”与“白屋青云”)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对人才的渴望与对理想追求的情感展开,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对未来的希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寒潮:代表着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 青云:象征着理想与志向的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圣代”指的是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大雅篇章无弟子”反映了什么问题?
    A. 文人很多
    B. 文化传承的困难
    C. 政治稳定

  3. “白屋青云”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贫穷
    B. 理想与追求
    C. 对现实的无奈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思乡之情的思考。
  • 《登高》杜甫: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与追求。

诗词对比

  • 方干的《寄杭州于郎中》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方干更注重对理想的追求,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