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道上人游方》

时间: 2025-01-04 07:05:26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

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道上人游方
方干 〔唐代〕

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
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
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
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士出游的祝愿与思念。诗人认为道士的学问通达外物,思想深邃如玄关。烟雾缭绕的景象随人而去,风的姿态与周围的事物显得那样悠闲。道士在花间留连,静坐于室,诵咒于水边,穿越空旷的山野。谁能真正理解浮云的意图呢?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一切都是那样悠然自得。

注释

  • 律仪:指礼仪、规矩。
  • 通外学:学识渊博,通达外物。
  • 诗思:诗人的思想和灵感。
  • 烟景:烟雾弥漫的景色。
  • 风姿:风的姿态。
  • 贯花留静室:在花丛中逗留,静坐于室。
  • 咒水:对水进行咒语或祈祷。
  • 浮云意:浮云的意图,象征自由与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以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作品大多表达对自然、人生的思考,情感真挚。方干的诗歌在当时影响广泛,尤其与道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方干送别一位道士出游时,表达了对道士的尊重与对其旅途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哲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送道上人游方》是一首寄情于自然、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道士的送别,展现了对道教文化的尊重与向往。整体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如“烟景”“风姿”“花”“水”,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道士出游的环境,也反映了道士的心境与追求。

首联的“律仪通外学,诗思入玄关”表明了道士的学识与思想深度,揭示了道教精神追求的高远。接下来的“烟景随人别,风姿与物闲”,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传达了道士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突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中间两句“贯花留静室,咒水度空山”展示了道士的生活方式与修行状态,表达了他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的追求。最后一句“谁识浮云意,悠悠天地间”则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与无常的感悟,具有很高的哲理性。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律仪通外学:道士的学问涵盖了世间的礼仪和道理。
  2. 诗思入玄关:他的诗歌思想深入到道教的深奥境界。
  3. 烟景随人别:烟雾缭绕的景象伴随着道士的离去。
  4. 风姿与物闲:风的姿态与周围的事物显得悠然自得。
  5. 贯花留静室:在花间逗留,静坐于室内思考。
  6. 咒水度空山:在空旷的山中念咒语,寻求灵性。
  7. 谁识浮云意:谁能理解浮云背后的含义?
  8. 悠悠天地间:在广袤的天地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道士的思想与自然现象进行类比,增强诗歌的意境。
  • 拟人:将风、烟等自然现象赋予人性,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灵动。
  • 对仗:诗中使用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道士的旅程,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道教文化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哲学氛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景:象征着变化与无常,反映了自然的神秘与幽远。
  • 风姿:代表着自然的优雅与闲适,体现出道士与自然的和谐。
  • :象征美好与宁静,体现了道士的心境。
  • :象征生命与灵性,体现了道士的修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道教文化的思考
    C. 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D. 以上都是

  2. “烟景随人别”中的“烟景”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天空
    B. 朦胧的景色
    C. 清澈的河流
    D. 寒冷的天气

  3. 诗中提到的“咒水”指的是什么? A. 对水的祈祷
    B. 水中的生物
    C. 清澈的湖泊
    D. 水的流动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友人》(王维)
  • 《早发白帝城》(李白)

诗词对比

王维《赠友人》

王维在此诗中同样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与对未来的祝福,展现了自然与人情的交融。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的诗作则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自由与壮志的向往,情感更为奔放,体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思想深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方干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