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林中寄宾幕》

时间: 2025-01-19 14:56:25

八月萧条九月时,沙蝉海燕各分飞。

杯盂未称尝生酒,

砧杵先催试熟衣。

泉漱玉声冲石窦,橘垂朱实压荆扉。

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晚林中寄宾幕
八月萧条九月时,
沙蝉海燕各分飞。
杯盂未称尝生酒,
砧杵先催试熟衣。
泉漱玉声冲石窦,
橘垂朱实压荆扉。
无过纵有家山思,
印绶留连争得归。

白话文翻译:

秋天的八月已显萧条,九月的时节已然来到,
沙蝉和海燕各自飞离,告别了这个季节。
酒杯未曾盛满新酿的酒,
砧板和杵已经催促着试洗熟衣。
山泉的水声仿佛在冲击石头的洞穴,
橘子累累地垂挂在荆棘的门前。
即使心中有思乡之情,
但印绶留连让我难以归去。

注释:

  • 萧条:形容秋天的凋零和沉寂。
  • 沙蝉:指秋天的蝉鸣,象征着季节的变化。
  • 海燕:海边的燕子,象征着离别和远行。
  • 杯盂:酒杯,表示饮酒的时刻未到。
  • 砧杵:砧板和杵,表示准备做饭的开始。
  • 泉漱玉声:泉水流动的声音,清澈悦耳。
  • 压荆扉:指橘子悬挂在荆棘的门口,象征丰收。
  • 印绶:官职的象征,指作者的身份和责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干,唐代诗人,字彦之,号惭愧山人,生于公元835年,卒于公元901年。他以诗歌见长,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表达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秋晚,诗人寄情于宾客,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家乡的思念。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但也带来了离别与萧索,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内心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秋晚林中寄宾幕》采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开篇以“八月萧条九月时”引入,展现出秋日的寒冷与凄凉感。接着,通过“沙蝉海燕各分飞”,表达了离别和孤独的情绪。诗中多次提及酒和食物,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团聚与分享,但“杯盂未称尝生酒”则暗示了这种团聚的缺失。

在意象上,泉水声和橘子树的描绘,既体现了自然的美好,又暗示了一种乡愁的情感。诗的最后两句“无过纵有家山思,印绶留连争得归”,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家乡的思念,另一方面是身处官场的无奈与责任。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诗更加深刻,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萧条九月时:描绘了秋天的来临,感觉到自然的凋零。
  • 沙蝉海燕各分飞:表达了生离死别的感伤。
  • 杯盂未称尝生酒:象征着团聚的缺失,未能享受到酒的美好。
  • 砧杵先催试熟衣:暗示着生活的忙碌与准备。
  • 泉漱玉声冲石窦:美妙的泉水声,带来了宁静。
  • 橘垂朱实压荆扉:丰收的象征,但也暗示着困难的环境。
  • 无过纵有家山思:即使有思乡之情,现实仍然无法回归。
  • 印绶留连争得归:身为官员的责任让归乡的愿望难以实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杯盂未称尝生酒,砧杵先催试熟衣”,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泉水的声音如同在冲击石窦,使自然显得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与思乡之情,展示了生活的忙碌与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沙蝉:象征夏去秋来的无情变化。
  • 海燕:代表着离别与远行的孤独。
  • 泉水:象征着清澈、宁静的生活理想。
  • 橘子:丰收的象征,暗示着生活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沙蝉”代表了什么? A. 离别
    B. 欢聚
    C. 归乡
    答案:A

  2. “杯盂未称尝生酒”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伤
    B. 喜悦
    C. 期待
    答案:A

  3. 诗中的“印绶”象征着什么? A. 责任与身份
    B. 亲情
    C. 自由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1.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与离别之情,情感更加沉重。
  2. 李白《将进酒》:与方干的诗不同,李白更注重豪放与畅饮,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