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归江南》

时间: 2025-01-01 16:00:11

贫归无定程,水宿与山行。

未有安亲计,难为去国情。

岛烟孤寺磬,江月远船筝。

思苦秋回日,多应吟更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归江南
作者:张乔〔唐代〕

贫归无定程,水宿与山行。
未有安亲计,难为去国情。
岛烟孤寺磬,江月远船筝。
思苦秋回日,多应吟更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贫困而无法稳定安居的无奈,旅途中常常在水边和山中宿营。面对亲人的安置问题,他难以舍弃故国的情感。远处的岛屿上,烟雾缭绕,孤独的寺庙敲响了磬声,江上的月光照耀着远行的船只,似乎在奏响箫音。随着秋天的到来,思念的苦楚愈发深重,我想吟唱的情绪也会愈加清晰。

注释

字词注释

  • 贫归:贫穷的归途。
  • 无定程:没有固定的行程。
  • 水宿:在水边宿营。
  • 山行:在山中行走。
  • 安亲计:照顾亲人的计划。
  • 去国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岛烟:岛屿上的烟雾。
  • 孤寺磬:孤独寺庙的磬声。
  • 江月:江面上的月光。
  • 远船筝:远处船上的筝声。
  • 思苦:思念的痛苦。
  • 秋回日:秋天的回归之日。
  • 吟更清:吟唱时的情感更加清晰。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诗中“孤寺”和“江月”描绘的自然景象,常见于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乔,唐代诗人,以诗歌清新、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送人归江南》写于诗人旅途之中,反映了他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以及自身在外漂泊的无奈与孤独,暗含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不易的感叹。开头两句“贫归无定程,水宿与山行”,展现了诗人身处贫困,流离失所的状态,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流露出对亲人的牵挂。接着“未有安亲计,难为去国情”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不仅对故乡情有独钟,同时也面临着无法安顿亲人的困境,情感的复杂性在此得以体现。

后面几句“岛烟孤寺磬,江月远船筝”则运用丰富的意象,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又静谧的氛围,孤寺的磬声和远船的筝音交织在一起,似乎在为诗人诉说着离别的惆怅。最后一句“思苦秋回日,多应吟更清”则是情感的升华,随着秋天的到来,思念的苦楚愈加深重,而吟唱的情感也愈加清晰,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坚持自我表达的勇气与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贫归无定程:诗人因贫困而无从回归故乡,生活无常。
  • 水宿与山行:旅途中常在水边和山中栖息,生活的艰辛。
  • 未有安亲计:未能安排好照顾亲人的事宜。
  • 难为去国情:对故乡的情感难以割舍。
  • 岛烟孤寺磬:描绘孤独的寺庙和远方的烟雾,彰显孤寂感。
  • 江月远船筝:江面上的月光与远行的船只,渲染出思乡的氛围。
  • 思苦秋回日:随着秋天的到来,思念愈发深重。
  • 多应吟更清:愈发清晰的情感需要通过吟唱来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艰辛比作漂泊的旅程。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表现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困苦的感叹,展现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交织,体现了人对家园的依恋与生活无常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贫穷:象征生活的艰难与困苦。
  • 水与山:象征流动与变幻的人生。
  • 孤寺:象征孤独与寂寞。
  • 江月:象征思乡的情感与美好回忆。
  • 船筝:象征远行与追寻的乐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状态?
    A. 富裕
    B. 贫困
    C. 安定
    D. 旅行

  2. “岛烟孤寺磬”中的“孤寺”代表了什么?
    A. 富饶
    B. 孤独
    C. 繁华
    D. 亲密

  3. “思苦秋回日”中的“思苦”指的是什么?
    A. 欢乐
    B. 思念的痛苦
    C. 忧伤
    D. 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by 李白
  • 《月夜忆舍弟》by杜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张乔的《送人归江南》都表达了思乡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为直白,而张乔的诗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渲染情感,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