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试方士进恒春草》
时间: 2025-01-19 19:56:0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省试方士进恒春草
东吴有灵草,生彼剡溪傍。
既乱莓苔色,仍连菡萏香。
掇之称远士,持以奉明王。
北阙颜弥驻,南山寿更长。
金膏徒骋妙,石髓莫矜良。
倘使沾涓滴,还游不死方。
白话文翻译:
在东吴有一种灵草,生长在剡溪旁边。
它的色彩与莓苔相混乱,芬芳与荷花相连。
采摘这种草的人被称为远道而来的士人,
将它献给明王。
北阙的颜弥驻足不前,南山的寿命更是长久。
金膏只是空有神奇,石髓却不应过于珍视。
如果能沾上一滴水,或许还能游入不死的境地。
注释:
- 灵草:指具有神奇功效的草药。
- 剡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 莓苔:一种植物,常与湿润环境相连。
- 菡萏:指荷花,象征清丽和高洁。
- 远士:远道而来的士人,指那些追求名利的士人。
- 北阙:指宫廷,通常是指朝廷。
- 金膏、石髓:指两种药物,金膏被视为珍贵,石髓则较为平常。
- 不死方:传说中的不死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梁锽,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诗风清新脱俗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方士文化盛行的时期,许多士人追求长生不老的药物,诗中通过一味灵草,反映了当时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吴剡溪旁的灵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长生不老之梦的追求。诗的开头便以“灵草”引入,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随后通过“莓苔色”和“菡萏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诗人用“掇之称远士”来强调采摘灵草的人士地位的崇高,同时也暗含对这种追求长生的生活态度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灵草的描写,折射出人们在追求长生的同时,难免陷入对物质的执迷。“金膏徒骋妙,石髓莫矜良”一句,表达了对珍贵药物的怀疑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最后以“倘使沾涓滴,还游不死方”总结,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死亡的哲学思考,既有对长生的渴望,又隐含对生命短暂的感叹。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东吴有灵草,生彼剡溪傍。”:介绍灵草的来源,地点明确。
- “既乱莓苔色,仍连菡萏香。”:描述灵草的色彩和香气,营造自然美感。
- “掇之称远士,持以奉明王。”:强调采草者的身份,暗含对名利的追求。
- “北阙颜弥驻,南山寿更长。”:描绘宫廷与南山的对比,隐喻长生之理。
- “金膏徒骋妙,石髓莫矜良。”:批判对珍贵药物的盲目崇拜。
- “倘使沾涓滴,还游不死方。”:结尾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修辞手法:
- 比喻:灵草比作长生不老的象征。
- 对仗:如“北阙颜弥驻,南山寿更长”形成对称。
- 象征:灵草象征生命的希望与追求。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灵草,探讨了人类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与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反思。
意象分析:
- 灵草:象征生命的希望与追求。
- 剡溪:代表自然之美与灵性。
- 莓苔和菡萏:象征生命的多样性和美好。
- 金膏和石髓:代表珍贵与平常,反映人们对物质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灵草生长在哪里? A. 东吴
B. 北阙
C. 南山
D. 剡溪傍 -
“金膏徒骋妙”意指什么? A. 只有金膏才是良药
B. 金膏的效果被夸大
C. 石髓比金膏更好
D. 金膏是无用的药物
答案:1. D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对比李白与杜甫对自然的不同态度,李白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杜甫则更为沉郁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文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