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晚泊因到无净院》

时间: 2025-01-06 11:24:45

十丈亭桥稳踔溪,斜阳红滟入船低。

枯筇径过荒街北,静院深寻破庙西。

游伴苦无成独笑,物情谙遍任难齐。

归时早是星烦出,影漾波痕上下迷。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安溪晚泊因到无净院
作者: 张镃 〔宋代〕
十丈亭桥稳踔溪,
斜阳红滟入船低。
枯筇径过荒街北,
静院深寻破庙西。
游伴苦无成独笑,
物情谙遍任难齐。
归时早是星烦出,
影漾波痕上下迷。

白话文翻译:

在十丈长的亭桥上稳稳地行走,斜阳的余晖映照着低矮的船只。枯竭的竹杖沿着荒凉的街道向北走,静谧的院落深处寻找着破败的庙宇。同行的朋友们因无所事事而苦恼,我却独自笑着,尽管世事繁杂,难以尽如人意。归程时,天空已早早挂上繁星,波光荡漾下的影子在水面上迷离不清。

注释:

  • 十丈:十丈指十丈长,形容亭桥的长度。
  • 踔溪:踔,稳行的意思;溪,指小河。
  • 斜阳红滟:斜阳,夕阳;红滟,光影在水面上泛起红色的波光。
  • 枯筇:枯竭的竹杖。
  • 荒街北:指荒凉的街道向北延伸。
  • 静院:安静的院落。
  • 破庙:破旧的庙宇。
  • 游伴:同行的朋友。
  • 物情谙遍:对世间万物的情感非常熟悉。
  • 星烦:星星繁多,烦扰的意思。
  • 影漾波痕:影子在水面上荡漾,留下痕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镃,字子昂,号白石,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晚年的某次游历,描绘了他在安溪停泊时的所见所感。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伴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安溪的晚泊情景。首句“十丈亭桥稳踔溪”以桥的稳固和溪水的流动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一种安定与流动并存的感觉;接下来的“斜阳红滟入船低”则将夕阳的余晖与船只的低矮结合,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作者在此处运用了自然与人事的对比,既表现了外在的景色,又隐含了内心的情感。

诗中“游伴苦无成独笑”,诗人对友伴的苦恼表示理解,但自己却选择以笑对待,展现了一种洒脱的态度。随着诗歌的深入,作者对所处环境的观察愈加细致,尤其是“归时早是星烦出,影漾波痕上下迷”,描绘了归程时星空的繁星和水波的荡漾,给人以迷离的感觉,似乎在暗示对未来的未知与迷茫。这种迷惑又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丈亭桥稳踔溪:描绘了亭桥的稳固与溪水的流动,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和谐。
  • 斜阳红滟入船低:夕阳的光辉映照在低矮的船上,营造出温馨的画面。
  • 枯筇径过荒街北:行走在荒凉街道,暗示诗人身处孤独的环境。
  • 静院深寻破庙西:在静谧的院落中寻找破旧的庙宇,象征着对往昔的追忆。
  • 游伴苦无成独笑:对友伴的苦恼表示理解,自己却以笑面对生活。
  • 物情谙遍任难齐:对世事的理解深刻,但人生往往难以如愿。
  • 归时早是星烦出:归途时星空繁多,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 影漾波痕上下迷:影子在水面荡漾,形成迷离的意象,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斜阳红滟”比作船上的景象,生动形象。
  • 对仗:如“影漾波痕上下迷”,形成音韵和谐的对称。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为生动。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传达出一种忧伤而又淡然的情感基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桥:象征着稳定与归属。
  • 斜阳: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枯筇:代表孤独与无奈。
  • 静院与破庙:象征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悟。
  • 星与影:象征未来的迷惘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斜阳”指的是哪个时段的光线? a) 早晨
    b) 正午
    c) 黄昏

  2. 诗人对友伴的态度是: a) 同情
    b) 理解并独自笑
    c) 无所谓

  3. 诗的中心思想主要表达了: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无常与哲理思考
    c) 友谊的重要性

答案

  1. c) 黄昏
  2. b) 理解并独自笑
  3. b) 人生的无常与哲理思考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例如,王维《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但更侧重于孤独的心境与自然的融合,而张镃的诗则在孤独中带有对世事的深思,展现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