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分宁张少仙二首》

时间: 2025-01-06 12:21:35

当路知公谂,搜扬入剡科。

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

北部劳人耳,东皈奈命何。

邮音嗟忽断,空有泪滂沱。

意思解释

挽分宁张少仙二首

原文展示:

当路知公谂,搜扬入剡科。
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
北部劳人耳,东皈奈命何。
邮音嗟忽断,空有泪滂沱。


白话文翻译:

在当权者面前知道您的人情关心,
努力搜寻推荐到剡科去。
才华难以实现,志向却容易,
官职虽小,但百姓却多。
北方的劳苦人民可怜,
东归时命运又该如何呢?
邮寄的音信已断绝,
只留下无尽的泪水如雨下。


注释:

  • :指询问、关心。
  • 剡科: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地方,指的是通过考试获得官职。
  • 才难行志易:指有才华的人难以施展,而有志向的却容易达成目标。
  • 北部:这里指北方,象征着艰苦的生活。
  • 东皈:归家的方向,暗指回到故乡。
  • 邮音:指书信的音讯。
  • 滂沱:形容泪水流淌的样子。

典故解析:

  • 剡科:与科举相关,反映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思考与对人才的渴望。
  • 东皈:可理解为归属感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人们对命运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元杰,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风清新而富有哲理,常常表达对社会困境的关怀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社会动荡不安。诗人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寄托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官员的心境,展现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当权者的关心和对科举之路的追求,表现出对理想的渴望。然而,接下来的“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有才华的人的理想难以实现,而小官的权力却无法改变众多民众的困境。北方的劳苦人民,身处艰难之境,诗人对此深感无奈与悲痛。最后的“邮音嗟忽断,空有泪滂沱”更是将悲伤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路知公谂:指在朝中的人对你表示关心。
  2. 搜扬入剡科:努力推荐你去参加科举考试。
  3. 才难行志易:有才能的人难以施展,志向却容易实现。
  4. 官小及民多:官职虽小,但百姓众多,责任重大。
  5. 北部劳人耳:北方人民生活艰苦,令人心痛。
  6. 东皈奈命何:回归故乡时,命运又该如何。
  7. 邮音嗟忽断:音信已断,导致内心的惆怅。
  8. 空有泪滂沱:只剩下无尽的泪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当路知公谂,搜扬入剡科”。
  • 比喻:通过泪水象征内心的忧伤。
  • 排比:描述北方人民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科举和个人理想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不公的关注与对命运的无奈,表现了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权力与地位。
  • 剡科:象征理想与追求。
  • 北部:象征艰苦与困境。
  • 泪水:象征悲伤与无奈。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诗中的“官小及民多”反映出社会责任感,而“邮音”及“泪水”则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割裂和对未来的无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剡科”指的是什么?

    • A. 一个地方
    • B. 一种官职
    • C. 一种文化
    • D. 一种学问
  2. “才难行志易,官小及民多”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有才能的人容易成功
    • B. 官职虽小但责任重
    • C. 人生充满希望
    • D. 人民生活富足
  3. 诗的最后一句“空有泪滂沱”主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悲伤
    • D. 平静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与徐元杰的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两者都反映出对民众疾苦的关心,但杜甫的诗更加直白,而徐元杰则更具含蓄的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与分析》
  • 《徐元杰生平及其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