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乞居》

时间: 2025-01-19 15:46:25

悔不儿时当牧子,黄牛胯下相迎。

如今虚负读书名。

离怀亲病犬,贫意护饥鹰。

何处乞居犹自愧,阴风冷雨无情。

人前不必诉零丁。

秋残常堕梦,国破忆长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悔不儿时当牧子,黄牛胯下相迎。
如今虚负读书名。离怀亲病犬,贫意护饥鹰。
何处乞居犹自愧,阴风冷雨无情。
人前不必诉零丁。秋残常堕梦,国破忆长征。

白话文翻译:

我悔恨小时候没有做牧童,黄牛在我身边亲昵地迎接。
如今我只不过是虚有其表地读书,却辜负了这份名声。
思念离去的亲人和病中的犬子,心中贫困如同饥饿的鹰。
我在何处乞讨栖身,心中仍感到羞愧,
在阴冷的风雨中,生活无情。
在人前不必诉说自己的苦楚,
秋天已渐渐过去,梦中常常堕落,
国家破碎,我却怀念长征的岁月。

注释:

  • 牧子:牧童,指放牧的孩子。
  • 黄牛:一种常见的农耕动物,象征着乡土与亲切的生活。
  • 虚负读书名:指虽然读书,但没有实际的成就和价值。
  • 离怀亲病犬:离别的思念与对病犬的牵挂。
  • 贫意护饥鹰:形容心中贫困,像饥饿的鹰一样急切。
  • 阴风冷雨:象征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
  • 零丁:形容孤独和悲惨的生活状态。
  • 秋残:秋天的残余,暗示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 国破忆长征:提及国家的动荡与历史的回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绮,生于当代,是中国当代诗人之一,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社会现象,常以质朴的语言表现深刻的主题。其诗歌风格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情感真挚、直白。

创作背景:

《临江仙 乞居》创作于社会转型时期,诗人在经历了个体的苦难与历史的变迁后,发出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诗中表现了对家乡的眷恋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儿时的无忧与成年后的苦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开头以“悔不儿时当牧子”引出,诗人怀念简单宁静的牧童生活,表达了对失去乡土情怀的深切懊悔。接着,以“如今虚负读书名”揭示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矛盾,显示出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质疑。

诗中“离怀亲病犬”与“贫意护饥鹰”描绘了诗人对亲情的思念与生活窘迫的双重困扰,给人以深刻的共鸣。最后,诗人在“何处乞居犹自愧”的自责中,展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羞愧,尤其是“阴风冷雨无情”的描写,更加突显了环境的恶劣与生活的艰难。

整首诗以深情的自述方式,构建了一个充满悲悯与对比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迷茫,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悔不儿时当牧子:表达对逝去童年生活的怀念与遗憾。
  • 黄牛胯下相迎:象征儿时的简单快乐与自然和谐。
  • 如今虚负读书名:反映出对自身成就的失落与对教育的反思。
  • 离怀亲病犬:表现情感的牵挂,深刻的亲情。
  • 贫意护饥鹰:用意象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 何处乞居犹自愧:对现状的无奈与羞愧感。
  • 阴风冷雨无情:象征生活的困境与严酷。
  • 人前不必诉零丁: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 秋残常堕梦:对梦境的失落与对现实的无奈。
  • 国破忆长征:历史的伤痛与对过去奋斗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比:童年与成年生活的对比,强化情感的深度。
  • 比喻:将生活困境比作“阴风冷雨”,生动形象。
  • 拟人:情感的细腻描写,使得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互交织。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表现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历史的思考,呈现出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感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牧子:象征纯真无邪的童年。
  • 黄牛:乡土情怀与自然的联系。
  • 病犬:对亲情的思念与情感的牵挂。
  • 饥鹰:象征心灵的渴望与不安。
  • 阴风冷雨:生活的困境与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牛”象征什么?

    • A. 乡土情怀
    • B. 病痛
    • C. 学习
    • D. 友谊
  2. 诗人对“读书名”的态度是:

    • A. 骄傲
    • B. 失望
    • C. 满足
    • D. 忽视
  3. “阴风冷雨无情”中“阴风冷雨”主要象征:

    • A. 爱情
    • B. 生活困境
    • C. 友谊
    • D. 自然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 《黄鹤楼》:崔颢的作品,展现对历史与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临江仙 乞居》 vs 《登高》(杜甫):
    • 两首诗均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思索,但《临江仙 乞居》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挣扎与情感,而《登高》则更关注国家的命运与历史的沉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现代诗歌选读》
  • 《中国当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