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顾诗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0 00:42:1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静居怀所欢,登城望四泽。春草郁青青,桑柘何奕奕。芳林振朱荣,渌水激素石。初征冰未泮,忽焉振絺绤。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山川信悠永,愿言良弗获。引领讯归云,沈思不可释。
白话文翻译:
静静地居住,怀念心中的欢乐,登上城墙眺望四周的湖泊。春草郁郁葱葱,桑树和柘树茂盛无比。芳香的树林摇曳着红色的花朵,清澈的水流激荡着坚硬的石头。初春的冰还未完全融化,突然间又穿上了薄衣。漫长的三千里路,遥远的是远行的旅人。深情地留恋着青春的容颜,时间飞逝如同盈尺。夜晚的忧愁直到清晨,早晨的悲伤持续到日落。山川的距离确实遥远,愿望虽好却难以实现。抬头询问归来的云彩,深沉的思绪无法释怀。
注释:
- 静居:安静地居住。
- 怀所欢:怀念心中的欢乐。
- 四泽:四周的湖泊。
- 郁青青:郁郁葱葱,形容春草茂盛。
- 奕奕:茂盛的样子。
- 振朱荣:摇曳着红色的花朵。
- 渌水:清澈的水。
- 激素石:激荡着坚硬的石头。
- 初征:初春。
- 冰未泮:冰还未完全融化。
- 絺绤:薄衣。
- 漫漫:漫长的样子。
- 迢迢:遥远的样子。
- 驰情:深情地。
- 朱颜:青春的容颜。
- 寸阴过盈尺:时间飞逝。
- 夜愁极清晨:夜晚的忧愁直到清晨。
- 朝悲终日夕:早晨的悲伤持续到日落。
- 山川信悠永:山川的距离确实遥远。
- 愿言良弗获:愿望虽好却难以实现。
- 引领讯归云:抬头询问归来的云彩。
- 沈思不可释:深沉的思绪无法释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岳(约247-300),字安仁,西晋文学家,与陆机并称“潘陆”。他的诗文以辞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内顾诗二首》是潘岳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潘岳远离家乡,身处异地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色,通过对春草、桑柘、芳林、渌水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诗中的“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直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驰情恋朱颜,寸阴过盈尺”则抒发了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哀愁。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潘岳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静居怀所欢:诗人安静地居住,怀念心中的欢乐。
- 登城望四泽:登上城墙眺望四周的湖泊。
- 春草郁青青:春草郁郁葱葱,茂盛无比。
- 桑柘何奕奕:桑树和柘树茂盛无比。
- 芳林振朱荣:芳香的树林摇曳着红色的花朵。
- 渌水激素石:清澈的水流激荡着坚硬的石头。
- 初征冰未泮:初春的冰还未完全融化。
- 忽焉振絺绤:突然间又穿上了薄衣。
- 漫漫三千里:漫长的三千里路。
- 迢迢远行客:遥远的是远行的旅人。
- 驰情恋朱颜:深情地留恋着青春的容颜。
- 寸阴过盈尺:时间飞逝如同盈尺。
- 夜愁极清晨:夜晚的忧愁直到清晨。
- 朝悲终日夕:早晨的悲伤持续到日落。
- 山川信悠永:山川的距离确实遥远。
- 愿言良弗获:愿望虽好却难以实现。
- 引领讯归云:抬头询问归来的云彩。
- 沈思不可释:深沉的思绪无法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寸阴过盈尺”比喻时间飞逝。
- 拟人:如“芳林振朱荣”将芳林拟人化,形容其摇曳生姿。
- 对仗:如“夜愁极清晨,朝悲终日夕”形成时间上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无奈和哀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草:象征生机和希望。
- 桑柘:象征家乡和亲情。
- 芳林:象征美好的时光。
- 渌水:象征清澈和纯洁。
- 远行客:象征离别和思念。
- 朱颜:象征青春和美好。
- 山川:象征距离和阻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漫漫三千里”指的是什么? A. 路程遥远 B. 时间漫长 C. 心情沉重 答案:A
-
“寸阴过盈尺”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
诗中的“引领讯归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期待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同样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相思》:以红豆为意象,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潘岳《内顾诗二首》与陆机《拟明月何皎皎》:两者都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潘岳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而陆机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晋书·潘岳传》:了解潘岳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文学史》:了解魏晋时期的文学特点和潘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