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惟幹上人房》

时间: 2025-01-19 19:45:54

绳床茅屋下,独坐味闲安。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绳床茅屋下,独坐味闲安。
苦行无童子,忘机避宰官。
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
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

白话文翻译:

在绳床的茅屋下,独自坐着,享受这闲适安宁。
苦行已久,没有年轻的弟子,忘却了世俗的机巧,躲避官吏的干扰。
是非之事已经平静很久,夏季和冬季的交替也应该变得困难。
更进一步领悟到真实的本性,心中的尘虑渐渐得以放宽。

注释:

  • 绳床:用绳子编织的床,象征简朴的生活。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小屋,体现隐居的生活方式。
  • 苦行:指修行、忍受艰苦的生活。
  • 无童子:没有年轻的弟子,意味着孤独或没有传授者的角色。
  • 忘机:指忘却世俗的机巧和算计。
  • 宰官:指官府或官员,表示对世俗权力的避让。
  • 是非齐:指是非之事平静没有争论。
  • 夏腊:夏季和冬季,代表四季的更替。
  • 真如性:真实的本性,指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 尘心:心中杂念,指世俗的烦恼。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象和思想受到道家和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对隐居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耿湋,唐代诗人,性格清高,喜爱隐居生活。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和自我内心的独立思考,作品风格简朴而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隐居的生活中,反映了他追求清静和内心安宁的心态,以及对世俗纷争的厌倦与超脱。

诗歌鉴赏:

《题惟幹上人房》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充满了淡淡的哲思与情感。诗人通过“绳床茅屋下”的描写,展现了他简朴的居所和独处的状态,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诗中的“苦行无童子”更是表明了他已远离世俗,选择了孤独的修行生活,似乎在暗示一种超然的境界。

在“是非齐已久,夏腊比应难”一句中,诗人把世俗的纷争比作季节的更替,暗示着他已与这些纷扰无关,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地。他对尘世的无常有了深刻的领悟,逐渐放宽了心中的烦恼。

最后两句“更悟真如性,尘心稍自宽”则是诗人思想的升华,真正理解到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真实,心中的杂念逐渐淡化,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和对自我本性的回归。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状态,更透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哲理,传递出一种超越凡尘的智慧与宁静。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绳床茅屋下:描绘了简朴的居住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 独坐味闲安:强调了独处的内心宁静和对闲适生活的享受。
  • 苦行无童子:说明了诗人独自修行,没有弟子相伴,体现孤独。
  • 忘机避宰官:表达了对世俗利益和权力的放弃,显示出高洁的志趣。
  • 是非齐已久:表示与世俗纷争的隔绝,内心的平静。
  • 夏腊比应难:暗示世事如四季变换,诗人对此已无所畏惧。
  • 更悟真如性:体现了对内心真实本性的领悟,达到一种智慧的境界。
  • 尘心稍自宽:表明内心的烦恼得以释怀,心境愈加开阔。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隐居生活与世俗生活的对比,突显诗人选择的高洁。
  • 象征:绳床、茅屋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反映出诗人的清高。
  • 比喻:将是非与四季变化相比,展现了世事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强调内心宁静与真实本性的重要性,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纷争的智慧与豁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绳床:象征简朴和自我约束,反映诗人的生活态度。
  • 茅屋:代表隐居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尘心:象征世俗的烦恼与杂念,体现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绳床茅屋”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生活
    • B. 简朴生活
    • C. 忙碌生活
  2. 诗人选择隐居的原因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避免世俗纷争
    • C. 寻求名声
  3. “更悟真如性”中的“真如性”指的是什么?

    • A. 真实的本性
    • B. 物质财富
    • C. 社会地位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绘隐居生活,体现出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超脱。

诗词对比

  • 耿湋的隐逸与王维的山水诗风格相近,二者都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但王维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而耿湋则更加强调内心的修行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