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1 15:07: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年年苛吏伤王政,
往往红叛教条。
漳水有时生小草,
洞庭无地种馀苗。
伏龙雏凤应劳访,
绮季黄公底用招。
闻道紫枢开锡燕,
宝钉大銙赐天骄。
白话文翻译
每年苛刻的官吏伤害了王朝的政令,
经常有人叛乱背离教条。
漳水有时会长出小草,
而洞庭却没有地可种余下的苗。
伏龙和雏凤应该辛勤地去探访,
绮季和黄公又能有什么用呢?
听说紫枢开设了恩赐,
宝钉大銙赐予了天子的骄子。
注释
- 苛吏:指苛刻的官吏。
- 红叛:指红色的叛乱,可能暗指反叛或动乱的政局。
- 漳水:指漳河,流域内有生长的小草,象征生机。
- 洞庭:指洞庭湖,因地势原因,无法再种植。
- 伏龙、雏凤:象征有潜力的人才,伏龙指潜伏的龙,雏凤指幼小的凤凰。
- 绮季、黄公:古代的名士,可能隐喻名士的无能。
- 紫枢:指紫禁城,象征皇权,开锡指赐予的恩典。
- 宝钉大銙:指贵重的赏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0-1350),元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字仲明,号子华,出生于江西。杨维桢以其清新隽永的诗风和对社会时事的关注而闻名。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咏物、咏史为主,常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创作背景
《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二》写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中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忧虑与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批判,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隐喻,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官吏贪婪的失望。开头两句直接指向苛吏对王政的伤害,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动荡,而中间的自然意象则通过漳水与洞庭的对比,展示了生机与荒芜之间的强烈对比,暗示了人们在逆境中努力求生的无奈与渴望。后半部分提到的伏龙与雏凤则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求,然而又显得无奈,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便有才华的人也难以施展。最后的紫枢与宝钉的提及,尽管象征了权力与恩赐,但却与前面的失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隐含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年年苛吏伤王政:每年苛刻的官吏使王朝的政令受损,强调了官员的贪婪与无能。
- 往往红叛教条:经常发生叛乱背离教条,反映社会的不安定。
- 漳水有时生小草:漳水虽有生机,但暗示希望渺茫。
- 洞庭无地种馀苗:洞庭湖的荒凉,象征无处可种,暗含对土地的惋惜。
- 伏龙雏凤应劳访:人才潜伏,需被发现与重用。
- 绮季黄公底用招:隐喻名士的无能与对社会的无力感。
- 闻道紫枢开锡燕:听闻皇权的恩赐,暗示对权力的追求。
- 宝钉大銙赐天骄:尽管有高贵的赏赐,却与社会困境形成鲜明对比。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漳水与洞庭的对比,体现出自然的生机与社会的荒凉。
- 隐喻:伏龙与雏凤象征有潜力的人才,暗示他们被埋没的遗憾。
- 排比:多次提及苛吏与叛乱,突出社会的动荡。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社会的动荡与政治的腐败,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传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与对人才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苛吏:象征压迫与不公。
- 漳水:象征生机与希望。
- 洞庭:象征荒凉与无奈。
- 伏龙、雏凤:象征潜力与被埋没的人才。
- 紫枢、宝钉:象征权力与恩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苛吏”指的是哪种人? A. 仁爱之士
B. 贪婪的官吏
C. 忠诚的士兵
D. 贫苦的农民 -
“漳水有时生小草”这句表达了什么意象? A. 生机与希望
B. 荒凉与绝望
C. 战争与动乱
D. 忍耐与坚持 -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个人情感
B. 自然景观
C.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 历史事件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 《登高》(杜甫):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情感深邃。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和卢养元书事二首 其二》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前者更多地反映了个人的忧虑,后者则强调了政治腐败的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选》:对元代诗歌的全面了解。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