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虎丘山上塔层层,
静夜分明见佛灯。
约伴烧香寺中去,
自将钗钏施山僧。
白话文翻译:
在虎丘山上,层层叠叠的佛塔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宁静的夜晚里可以清楚地看到佛灯的光辉。我约上朋友一起去寺庙烧香,打算把自己的钗钏送给山中的僧人。
注释:
- 虎丘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古塔和佛教文化闻名。
- 塔层层:指的是佛塔重重叠叠,形象生动。
- 佛灯:寺庙中的灯,象征着佛教的光明与智慧。
- 约伴:约请朋友同行。
- 烧香:在寺庙中上香、祈福的传统习俗。
- 钗钏:指女性的装饰品,钗是发饰,钏是手镯。
- 施:给予、赠送。
典故解析:
虎丘山因其佛教文化底蕴深厚,被视为风水宝地。佛灯象征着信仰的光明,烧香是对佛祖的敬仰与祈祷。此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景和施舍的行为,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信仰和对僧人的尊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87—1359),元代著名诗人,字子长,号山僧,晚号云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常以山水、佛教、生活为题材,融入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佛教文化仍然在民间广为传播。诗人通过描写自身的宗教活动,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苏台竹枝词》在平淡中见真情,诗人通过对虎丘山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层层叠叠的塔和清晰可见的佛灯,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约伴烧香的情景,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友谊,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为了祈福,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的态度。通过施舍钗钏这一细节,诗人传达了对僧人以及佛教信仰的尊重和奉献精神,反映了一个简单而充实的生活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虎丘山上塔层层:描绘了虎丘山上佛塔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宏伟与庄严的感觉。
- 静夜分明见佛灯:在宁静的夜晚,佛灯的光辉格外明亮,象征着光明与希望。
- 约伴烧香寺中去: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一同去寺庙烧香的情景,体现了人际关系的和谐。
- 自将钗钏施山僧:自愿将装饰品送给僧人,表现了对佛教的虔诚与对僧侣的关怀。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静夜分明见佛灯”,字面和意象都形成了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塔”、“灯”、“香”、“钗钏”等意象,形成了一幅和谐的宗教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佛教的虔诚、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生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虎丘山:象征着信仰和文化的积淀。
- 佛灯:象征着智慧与光明,指引着信徒的心灵。
- 烧香:代表着对神灵的敬仰与祈求。
- 钗钏:象征着个人的财富与对他人的无私奉献。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虎丘山”位于哪个省?
- A. 浙江
- B. 江苏
- C. 安徽
- D. 福建
-
填空题:诗人约伴“烧香寺中去”,是为了__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钗钏”是指男性的装饰品。(对/错)
答案:
- B
- 祈福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题西林壁》 - 苏轼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
- 苏轼的《题西林壁》:在自然景色中融入了哲理思考,与杨维桢的宗教主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杨维桢诗集
- 《元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