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武襄》
时间: 2025-01-17 09:4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狄武襄
作者:杨维桢
宾州海月光团团,
银花火树烧烂班。
将军如内客未敢,
捷书已昆仑关。
当时谏官疑武士,
岂知辨贼遽如此?
於乎,铜面将军今岂无?
世无丞相庞公甘老死!
白话文翻译
在宾州的海面上,月光洒满一片,仿佛团团白云;
银花与火树交相辉映,把夜空映得绚烂夺目。
将军像是内客一样不敢轻举妄动,
捷报已经传到了昆仑关。
当时的谏官对武士心存疑虑,
岂能知道他们竟能如此迅速地辨认贼人?
唉,铜面将军如今难道没有人吗?
如今的世道,没有丞相庞公愿意甘心老死于此!
注释
- 宾州:指古代地名,现今的宾州指的是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但在此诗中是指某个地方。
- 海月:海面上的月光,形容夜景的美丽。
- 银花火树:用来形容绚丽的景象,可能指焰火的景象。
- 捷书:指战报,捷报。
- 昆仑关:古代边关,象征着国防和战斗。
- 谏官:朝廷的谏官,负责劝诫君主。
- 铜面将军:传说中的勇猛将领,象征着忠诚和勇气。
- 丞相庞公:庞公指庞涓,历史上著名的丞相,象征着智慧和政治才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华,号静斋,浙江人。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的理想和对社会的关怀,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典故,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狄武襄》创作于元代,正值国家动荡,战争频繁,诗人借古喻今,表达对将领和朝廷官员的疑虑与不满,同时也反映出对英雄将领的怀念与渴望。
诗歌鉴赏
《狄武襄》是杨维桢的一首寓意深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夜景,勾勒出一种美丽而又忧伤的气氛。开头两句,“宾州海月光团团,银花火树烧烂班”,生动地展现了月光和火树银花的美丽景象,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希望。然而,紧接着的“将军如内客未敢”,则转入对当前局势的深刻反思。
诗中提到的“捷书已昆仑关”,既是对战斗胜利消息的期待,也是对将军不敢轻举妄动的无奈。诗人通过“谏官疑武士”的描写,指出当时朝廷对武士的不信任,显示出政治的复杂与无奈。而最后两句则显露出诗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对丞相庞公的惋惜,表现出对时局的无奈与对真正英雄的渴望。
整首诗在艺术上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对比,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宾州海月光团团:描绘海面月光的美丽,暗示宁静的环境。
- 银花火树烧烂班:形象地展现夜景的灯火辉煌,象征繁华。
- 将军如内客未敢:将军面临局势的犹豫,表达无奈。
- 捷书已昆仑关:捷报传来,表明战争的希望。
- 当时谏官疑武士:朝廷对将士的不信任,反映政治气候。
- 岂知辨贼遽如此:讽刺当局对武士能力的低估。
- 於乎,铜面将军今岂无:感慨将军的缺乏,呼唤英雄的出现。
- 世无丞相庞公甘老死:对庞公的敬仰,体现出对贤者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花火树”,用火花与银花的比喻来形容夜景之美。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如“岂知辨贼遽如此”,通过反问加强语气,突显无奈与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夜景,引入对将领和朝廷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对英雄人物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时局的深刻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光:象征清明与希望。
- 火树银花:象征繁华与美好,暗含对未来的期待。
- 将军:代表力量与勇气,象征着国家的希望。
- 丞相:象征智慧与政治才能,反映对贤能之士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宾州海月光团团”中的“团团”指什么?
- A. 形状
- B. 光辉
- C. 圆满
- D. 安静
-
“捷书已昆仑关”中的“捷书”指的是什么?
- A. 战报
- B. 信件
- C. 书信
- D. 文书
-
诗中提到的“丞相庞公”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 B. 庞涓
- C. 李斯
- D. 陈平
答案: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狄武襄》都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的描写,后者则结合了历史与政治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维桢诗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