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琴初奏双鸳鸯,
冘竹和鸣双凤凰。
夜阑酒散不上马,
紫荆月堕西家墙。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蜀地的琴声响起,仿佛双鸳鸯在对唱;
竹林中传来和鸣声,似乎是双凤凰在翩翩起舞。
夜色渐深,酒席散去,我不想骑马离去,
月光照在紫荆花上,西墙的影子愈加迷人。
注释:
- 蜀琴:指四川地区的琴,代表古典音乐。
- 鸳鸯:一种水鸟,象征爱情。
- 冘竹:指竹子,形容竹林。
- 和鸣:指齐声鸣叫,形容鸟类的和谐。
- 夜阑:夜晚深沉的样子。
- 紫荆:一种花,常见于南方,花色紫红。
- 堕西家墙:墙的西边,意指月光洒落的地方。
典故解析:
“鸳鸯”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好的爱情;“凤凰”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和美丽。整个诗句通过这两组意象表现出春日的温暖和和谐的自然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子云,号白雪山人,浙江人。以诗词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作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借春天的气息,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和轻松的生活情趣,表现春天带来的愉悦感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和谐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诗中用“蜀琴”和“鸳鸯”相结合,展现了春天的温暖与爱情的美好。竹林的鸣叫与凤凰的形象交相辉映,传达出自然的和谐。夜色中的酒宴散去,增添了几分惆怅,诗人宁愿留在这美好的时光,不愿骑马离去,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留恋。最后,紫荆花在明月下的影子,更是将这幅春日的画面点缀得温柔而富有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蜀琴初奏双鸳鸯:蜀地的琴声初起,似乎在演奏着双鸳鸯的恋曲,象征着春天的爱情。
- 冘竹和鸣双凤凰:竹林中传来和谐的鸣叫声,仿佛是双凤凰在共舞,表现出自然的和谐美。
- 夜阑酒散不上马:夜幕降临,酒宴结束,我却不想马上骑马离去,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紫荆月堕西家墙:月光洒落在紫荆花上,映照在西边的墙上,意境悠远、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鸳鸯”和“凤凰”比喻爱情和美好,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的结构工整,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和谐,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反映了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蜀琴:象征音乐与艺术。
- 鸳鸯:象征爱情与和谐。
- 凤凰:象征美丽与吉祥。
- 紫荆:象征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乐器是什么?
- A. 笛子
- B. 琴
- C. 古筝
- D. 箫
-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爱情?
- A. 凤凰
- B. 冘竹
- C. 鸳鸯
- D. 紫荆
-
诗中提到的“夜阑”指的是什么时候?
- A. 清晨
- B. 黄昏
- C. 深夜
- D. 上午
答案:
- B. 琴
- C. 鸳鸯
- C. 深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杨维桢的诗更侧重于描绘春天的美好和宁静,而杜甫则带有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背景。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