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
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
间关怀枉路,泙漫问邻船。
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
白话文翻译:
在溪边行走,依然在水边住宿,
夜晚坐在这宁静的秋天。
月光透过青色的枫树,
乌鸦在古老的驿站前啼叫。
思念那遥远的朋友,
漫步在水边询问邻船。
想起心意相通的人,
写诗的时候不需要再等到入睡。
注释:
- 溪行:在小溪旁走。
- 水宿:在水边住宿。
- 散秋天:秋天的夜晚宁静舒适,意指秋天的气息散布开来。
- 青枫:青色的枫树。
- 乌啼:乌鸦的叫声。
- 古驿:古代的驿站。
- 间关:指遥远的关怀。
- 枉路:指无谓的路程,表示路途遥远。
- 泙漫:漫步在水边。
- 同心者:志同道合的人。
- 裁诗:写诗。
典故解析:
- 月出青枫里:描绘了月光洒在青枫树上的美丽景象,表现了秋夜的宁静与诗意。
- 乌啼古驿前:古驿象征着旅途的艰辛与思念的情感,乌鸦的叫声增添了孤寂的氛围。
- 想忆同心者: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思念,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真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明远,明代诗人,生活在明末时期,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间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该诗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创作,诗人行走在溪边,寄情于自然,思念故友,在写作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运用了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开篇“溪行仍水宿”便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诗人既在行走又在思考,体现了他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接下来的“夜坐散秋天”描绘了宁静的秋夜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令人沉醉。
“月出青枫里,乌啼古驿前”两句,通过月光和乌鸦的意象,增添了秋夜的孤独感,月光的清冷与乌鸦的啼叫交织,仿佛在诉说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离愁别绪。此时诗人内心的思念被进一步揭示,尤其是“间关怀枉路”一句,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对无谓路途的感慨。
最后两句“想忆同心者,裁诗不待眠”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深切思念,写诗成了诗人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夜深人静时,思绪更为活跃。这种情感的流露让整首诗充满了人情味与哲理的结合,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行仍水宿”:描绘了诗人行走在溪边,夜晚则选择在水边住宿,展现出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
- “夜坐散秋天”:在静谧的夜晚,诗人坐着,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 “月出青枫里”:月光透过青色枫树,形成优美的自然景象,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 “乌啼古驿前”:乌鸦在古老驿站前啼叫,增添了秋夜的孤寂感,暗示着离别和思念。
- “间关怀枉路”:思念的情感在远方的朋友之间传递,尽管路途遥远。
- “泙漫问邻船”:在水边漫步,向邻近的船只询问,流露出对他人生活的关注。
- “想忆同心者”:对志同道合之人的怀念,表达了深厚的友谊。
- “裁诗不待眠”:写诗的过程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思念之情催促着创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与青枫结合,形成美丽的意象。
- 对仗:如“溪行仍水宿,夜坐散秋天”,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乌鸦的叫声仿佛在诉说诗人的思绪,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借助秋夜的宁静与自然的美,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水:象征宁静与清新,代表自然的纯净。
- 青枫:象征坚韧与美丽,寓意着生命的力量。
- 月光:象征思念与孤独,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 乌鸦:象征离别与哀愁,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
- 古驿:象征过往与回忆,唤起对历史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月出青枫里”的意象表现了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喜悦
D. 愤怒 -
诗中提到的“同心者”指的是? A. 志同道合的朋友
B. 亲人
C. 陌生人
D. 自己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可以将沈明远的《次韵》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沈明远更专注于人际关系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沈明远诗文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