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十七首 其八》

时间: 2025-01-04 11:06:06

大智圆明,体无向背。

凝然湛寂,弥满太虚。

覆盖乾坤,常光独露。

削踪灭迹,离相绝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智圆明,体无向背。
凝然湛寂,弥满太虚。
覆盖乾坤,常光独露。
削踪灭迹,离相绝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极高的智慧和明悟,体内没有任何偏见与执念。心境宁静而清澈,充盈于无边的虚空之中。智慧如同光芒覆盖着整个天地,始终独自显露出来。所有的痕迹和名相都被抹去,远离了各种相对的概念和名称。

注释:

  • 大智:极高的智慧。
  • 圆明:圆融明了,指智慧的完善。
  • 向背:指偏见和执念,向往或抛弃的态度。
  • 凝然湛寂:内心宁静而深远,形容一种超然的状态。
  • 弥满太虚:充满了无边的虚空,表示智慧的无处不在。
  • 覆盖乾坤:象征智慧的广泛与普遍。
  • 常光独露:智慧如光明般始终存在,显而易见。
  • 削踪灭迹:抹去一切痕迹,指去除一切相对的概念。
  • 离相绝名:远离所有的表象与名号,达到一种无名无相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绍隆,宋代著名的禅宗大师,生于浙江,其思想深受佛教影响,提倡直接体验和内心的领悟。他的诗作多以简练而深刻著称,常常通过简短的句子传达深邃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其修行和参悟之际,表达了他对佛理的理解,尤其是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精神追求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偈二十七首 其八》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展现了禅宗思想的核心:智慧的圆融与宁静。诗中通过对“智”“寂”的描绘,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诗的开头两句“大智圆明,体无向背”强调了智慧的全面性与内心的清净,强调一种无所执着的状态。接下来的“凝然湛寂,弥满太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似乎在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是内心的宁静与对无边虚空的包容。最后两句“削踪灭迹,离相绝名”则表达了一种超越名相的境界,提示我们在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应当放下对事物的固执与执念。这首诗不仅是对智慧的颂扬,也是对内心修行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禅宗哲学的核心理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智圆明:强调智慧的圆满与明晰,指向一种超越的理解。
  2. 体无向背:内心无偏见,无向往也无拒绝。
  3. 凝然湛寂:心境如水般宁静深邃,显示了修行的成果。
  4. 弥满太虚:智慧充盈于无穷的空间,象征智慧的无边无际。
  5. 覆盖乾坤:智慧的光芒普照整个世界,体现其重要性。
  6. 常光独露:智慧始终显现,无需遮掩。
  7. 削踪灭迹:去除一切痕迹,象征放下执念。
  8. 离相绝名:超越表象与名称,达到一种无名的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智慧比作光,形象化智慧的显现。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智慧的探讨,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与超越世俗的理想,反映了禅宗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智:象征智慧的至高无上。
  • 湛寂:宁静的心境,象征内心的安宁。
  • 太虚:无边的空间,象征无尽的可能性。
  • :智慧的象征,表示真理的显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释绍隆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明代
    • D. 清代
  2. 诗中提到的“凝然湛寂”是指什么状态?

    • A. 内心的纷乱
    • B. 外界的喧闹
    • C. 宁静深远的心境
    • D. 追求名利的状态
  3. “离相绝名”在诗中意味着什么?

    • A. 追求名利
    • B. 超越表象与名称
    • C. 迷失自我
    • D. 追求世俗认同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无门关》中的“无心”系列禅语。
  • 释宗密的《禅僧诗》。

诗词对比:

  • 比较释绍隆的诗与李白的《将进酒》,前者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后者则是对人生豪情的表达,两个风格截然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入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选集》
  • 《禅宗与中国文化》
  • 《释绍隆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