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

时间: 2025-01-06 10:41:20

执板娇娘留客住。

初整金钗,十指纤纤露。

歌断一声天外去。

清音已遏行云住。

耳有姻缘能听事。

眼见姻缘,便得当前觑。

眼耳姻缘都已是。

姻缘别有知何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恋花》
执板娇娘留客住。初整金钗,十指纤纤露。
歌断一声天外去。清音已遏行云住。
耳有姻缘能听事。眼见姻缘,便得当前觑。
眼耳姻缘都已是。姻缘别有知何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执着地想要留住客人。她刚刚整理好头饰,纤细的十指在光中闪烁。她的歌声断了,似乎传到了天外,清晰的音调让行云也停住了。耳朵能听见姻缘的存在,眼睛能看到眼前的姻缘。眼睛和耳朵所感知的姻缘都是如此真实,但那姻缘究竟在何处,谁又能知晓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执板:指握住板子,可能指代乐器或象征着音乐的节奏。
  • 娇娘:美丽的女子。
  • 金钗:装饰头发的金色发钗。
  • 纤纤:形容细小而柔嫩的样子。
  • :阻止,止住。
  • 姻缘:婚姻的缘分,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窥视、观察。

典故解析
“姻缘”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被视为一种命中注定的情感联系,古人相信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姻缘,此处隐含了对命运的思考与探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了元(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其清丽的词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其作品常常表现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雅士追求情感细腻、生活优雅的风潮。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诗人可能是在描绘一次与美丽女性相遇的情景,表达对美好情感的向往与思考。

诗歌鉴赏

《蝶恋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开篇的“执板娇娘留客住”即以生动的形象抓住读者的目光,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女子形象。她的外在美与内心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人的画面。

接着,诗人通过“歌断一声天外去”展示了一种音乐的延续与消逝,似乎在暗示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清音的消失不仅是音乐的结束,也是情感的转折。这种转折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提到“耳有姻缘能听事”,不仅仅是对声音的感知,更是一种情感的认知。眼见与耳闻的姻缘像是诗中两大主题,反映出人们在寻求爱情与缘分时,所经历的复杂情绪。最后的“姻缘别有知何处”,则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仿佛在探讨着命运的不可捉摸。

整体来说,这首词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引发了读者对爱情、命运的深思,堪称宋代词作中的一篇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执板娇娘留客住。
    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了留住客人而执着地邀请。

  2. 初整金钗,十指纤纤露。
    她刚刚整理好头饰,纤细的手指在光中显得格外美丽。

  3. 歌断一声天外去。
    她的歌声突然中断,似乎远远传到了天外,带着一种离愁别绪。

  4. 清音已遏行云住。
    清脆的音调让连行云也为之停驻,表现出音乐的美妙。

  5. 耳有姻缘能听事。
    通过耳朵可以感知到姻缘的存在,暗示着情感的细腻。

  6. 眼见姻缘,便得当前觑。
    眼前的姻缘真实可见,强调了情感的当下。

  7. 眼耳姻缘都已是。
    眼睛与耳朵所感知的姻缘已经是真实的存在。

  8. 姻缘别有知何处。
    然而,姻缘的真正所在又是难以捉摸的,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与音乐相结合,表现情感的细腻。
  • 拟人:音调“已遏行云住”,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
  • 对仗:如“耳有姻缘”、“眼见姻缘”,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考,表达了人们在追寻姻缘时的迷茫与无奈,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深邃理解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娇娘:象征爱情的美好与纯真。
  • 金钗:代表女性的优雅与细腻。
  • 歌声:象征着情感的表达与流动。
  • 姻缘:指代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蕴含着深厚的命运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蝶恋花”的主题?
    A. 爱情的渴望
    B. 对命运的思考
    C. 对自然的赞美
    D.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执板娇娘留客住”中,“执板”指的是什么?
    A. 乐器
    B. 餐具
    C. 书本
    D. 画板

答案

  1. C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写情感细腻的作品。
  • 苏轼《水调歌头》:表达对人生与情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比较《蝶恋花》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词均通过对女性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出对爱情的渴望与思考,但李清照更为直白,而了元则更加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