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李魏公赋谢汧公
白雪高吟际,青霄远望中。
谁言路遐旷,宫徵暗相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白雪皑皑的高空中吟唱的画面,遥远的天空中可以看到更广阔的景色。谁说道路会遥远而空旷呢?在这辽阔的空间里,宫廷的音乐似乎也暗暗相通。
注释:
- 白雪:指的是雪白的雪,象征纯洁和高远的境界。
- 高吟:在高处吟唱,表现出诗人胸怀壮志。
- 青霄:指的是青色的天空,象征无际的空间。
- 路遐旷:形容道路的遥远和空旷。
- 宫徵:宫廷的音乐,古代音乐的一种,暗示着一种高雅的气氛。
典故解析:
此诗提及的“宫徵”与古代宫廷音乐相关,暗示诗人与高雅文化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天地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约712年-778年),字子昊,唐代诗人,以其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富有哲理与情感。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友人的怀念,表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和对友人深情的怀念。开头的“白雪高吟际”便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而空灵的世界,描绘出诗人在白雪覆盖的高处吟唱的情景,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隐含着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青霄远望中”则将视野拓展到辽阔的天空,在这广阔的空间中,诗人似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暗示了他的志向和追求。接下来的“谁言路遐旷”一句,通过反问形式,表现出诗人对距离与阻碍的不屑,强调了志向的坚定与不屈。最后一句“宫徵暗相通”,则以音乐的隐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即使在远离的情况下,心灵的共鸣依然存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悠远,既有对友人的思念,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和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雪高吟际:诗人置身于皑皑白雪之中,在高处吟唱,表现出一种清新、高远的气息。
- 青霄远望中:遥望远方的青天,象征着广阔的视野和理想的追求。
- 谁言路遐旷:反问句,质疑他人对距离遥远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心中坚定的信念。
- 宫徵暗相通:即使在遥远的路途上,心灵的共鸣与精神的交流依然存在。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雪”与“青霄”暗示纯洁与广阔的境界。
- 反问:通过“谁言路遐旷”增强了情感的力量,表明诗人对理想的坚持。
- 对仗:诗中“白雪”与“青霄”形成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展现了那种即使身处远方,心仍相通的情感。诗中流露出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意象分析:
- 白雪:象征纯洁、高远,与诗人的理想追求相呼应。
- 青霄:象征广阔的天空,代表着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 宫徵:暗示高雅的文化与心灵的共鸣,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雪高吟际”中的“高吟”意思是? A. 高声唱歌
B. 低声吟唱
C. 默默思考 -
诗中“谁言路遐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愤怒
B. 怀疑与坚持
C. 悲伤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友人的怀念与理想的追求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比较《为李魏公赋谢汧公》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情感的交融,但王维的作品更侧重于宁静的氛围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司空曙则在高远理想的追求上更显得激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为李魏公赋谢汧公》这首诗。希望通过诗词的解析,能激发更多对古诗词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