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史泽之长沙
司空曙 〔唐代〕
谢朓怀西府,单车触火云。
野蕉依戍客,庙竹映湘君。
梦渚巴山断,长沙楚路分。
一杯从别后,风月不相闻。
白话文翻译:
谢朓在西府的情怀涌上心头,单车行驶与火云交触。
野外的蕉树依偎戍楼的客人,庙里的竹子映照着湘水的君子。
梦中的沙洲在巴山的尽头断裂,长沙与楚地的路途分开。
自从分别后,举杯共饮,风月再也无法相闻。
注释:
字词注释:
- 谢朓:南朝梁代著名诗人,以抒情诗著称。
- 西府:指西方的家乡或故地。
- 单车:单轮车,是古代交通工具,象征孤独的旅程。
- 戍客:戍楼的守卫,表示离别的情景。
- 庙竹:庙宇中的竹子,象征清幽和高雅。
- 梦渚:梦境中的小洲,象征虚幻和离别的情感。
- 巴山:巴山即巴蜀地区的山脉,分隔两地的象征。
- 风月:风景与月色,象征美好时光。
典故解析:
- 谢朓的诗作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提到他,暗示对故人的怀念和不舍。
- 巴山、楚路指的是地理上分隔的两地,暗寓离别的痛苦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空曙(约703-770),字子长,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因其诗作多描写乡愁及山水,风格清新脱俗。他的诗中常蕴含浓厚的情感,尤以送别诗最为人称道。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送别友人史泽前往长沙之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无奈。历史上,友人之间的送别常常引发诗人的深刻情感,使得此类诗作成为古代文人表达情谊的常见方式。
诗歌鉴赏:
《送史泽之长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时的惆怅与思念。诗的开头提到谢朓,展现了一种对故乡的怀念,单车和火云的意象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旅程感,令人感受到送别者内心的孤寂与哀伤。接着,诗中描绘了自然景物,蕉树依戍、庙竹映照等映衬出友人离去时的环境,进一步加深了对离别情景的描绘。
在梦渚与巴山的描写中,诗人运用地理意象,通过梦境的虚幻与现实的分隔,传达出对友人未来的惆怅与不安。最后一句“一杯从别后,风月不相闻”更是将这份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从此分别后,彼此的生活将再无交集,内心的孤独感愈发浓烈。
整首诗在情感的流露和意象的运用上都表现得极为精致,是典型的唐代送别诗的代表作,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难以割舍的离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朓怀西府:开篇提到谢朓,暗示对故乡的怀念。
- 单车触火云:单车象征孤独,火云则暗示旅途的艰辛与不安。
- 野蕉依戍客:蕉树与戍楼的结合,体现了送别者的孤独与守望。
- 庙竹映湘君:竹子映照出湘水,代表着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 梦渚巴山断:梦中的小洲与巴山相对,象征着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 长沙楚路分:地理的分隔寓意着情感上的断裂与无奈。
- 一杯从别后:举杯共饮,表明深厚的友情。
- 风月不相闻:离别后,彼此的生活将再无交集,暗示孤独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离别比作隔断的梦与现实,形象地表达了思念。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蕉、竹、山、路等自然意象,富有诗情画意,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离别的无奈,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分别时的情感冲突与思考,是一首充满思考的送别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蕉:象征柔和与温暖,寄托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 竹:清高、坚韧,体现诗人的高洁情操。
- 巴山:象征分别与距离,传达离愁别绪。
- 风月:自然景象的结合,代表美好的时光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朓”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南朝
C. 宋代 -
“单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的旅程
B. 孤独的旅程
C. 与友人同行 -
诗中提到的“长沙”与哪个地方相对?
A. 赵国
B. 楚地
C. 齐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以自然景物表达情感。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传递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送别》李白与《送史泽之长沙》对比,二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但李白更为直接,司空曙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情感的深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诗人研究》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