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南岳诸道友》
时间: 2025-01-10 02:58: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南岳诸道友
作者: 齐己 〔唐代〕
南望衡阳积瘴开,
去年曾踏雪游回。
谩为楚客蹉跎过,
却是边鸿的当来。
乳窦孤明含海日,
石桥危滑长春苔。
终寻十八高人去,
共坐苍崖养圣胎。
白话文翻译:
向南望去,衡阳的瘴气渐渐消散,
去年我曾踏雪而归,游览过此地。
无意中作为楚地的客人,白白地逗留,
其实是为了等待归来的鸿雁。
山间小溪清澈明亮,映照着海上的日光,
石桥上长满了春天的苔藓,光滑而危险。
我最终要寻访那十八位高人,
与他们共同坐在苍茫的崖边,养成圣人的胎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南望:向南看。
- 衡阳:即衡山,位于湖南省,是道教圣地。
- 积瘴:指瘴气聚集的地方,氛围沉闷。
- 楚客:指来自楚地的客人。
- 边鸿:指归来的鸿雁,象征着思乡之情。
- 乳窦:指山间的溪流。
- 明含:清澈明亮。
- 海日:海上的阳光。
- 苍崖:指高山悬崖。
- 圣胎:指修行的境界。
典故解析:
- 此诗中提到的“衡阳”及“楚客”均与楚文化相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体现了道教文化的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779年-835年),字景瞻,号清真,唐代诗人,擅长写山水诗,诗风清新脱俗。他的诗歌常蕴含哲理,表达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怀念与友人游玩的时光,同时也表达了对高人隐士的向往。
诗歌鉴赏:
齐己的《寄南岳诸道友》充分展现了他对自然与友谊的深刻思考。在开篇,诗人以“南望衡阳积瘴开”引入景象,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象征着希望与生机。接着,通过“去年曾踏雪游回”的回忆,诗人表达了对往日友谊的怀念。虽然身在楚地的他感到有些迷茫,但“边鸿的当来”却让他心中充满期待,暗示着未来的美好。
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乳窦孤明含海日”的自然景象,展现了山水的静谧与清新。诗中提到的“石桥危滑长春苔”,则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危险的美,仿佛在提醒人们在欣赏自然时也应谨慎。
最后,诗人表达了“终寻十八高人去”的愿望,展现了对高人隐士的崇敬与向往,暗示了他对修行与精神世界的追求。整首诗风格清新,意境深远,体现了唐代诗人的豪情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望衡阳积瘴开:向南望去,衡阳的病气逐渐消散,象征着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 去年曾踏雪游回:回忆起去年在雪中游玩的经历,渗透着对友人的思念。
- 谩为楚客蹉跎过:作为楚地的客人,不经意间消磨时间,表现出一种无奈。
- 却是边鸿的当来:等待归来的鸿雁,象征着希望与重聚。
- 乳窦孤明含海日:山间小溪清澈,映照出海上的阳光,描绘自然的美。
- 石桥危滑长春苔:石桥上长满春苔,虽美却也暗藏危险。
- 终寻十八高人去:渴望寻访隐士高人,表达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 共坐苍崖养圣胎:与高人共同修行,追求超脱的境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边鸿”,象征归来的希望。
- 拟人:如“乳窦孤明”,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南望”与“归”,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展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道教文化与唐代诗人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衡阳:象征希望与生命的开始。
- 鸿雁:象征归来与团聚。
- 乳窦:象征山水的灵动与自然的纯净。
- 苍崖: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衡阳”在地理上指的是哪里?
A. 广东
B. 湖南
C. 湖北 -
诗中“边鸿的当来”象征着什么?
A. 友人的离去
B. 归来的希望
C. 远方的游子 -
“石桥危滑长春苔”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危险与美的结合
C. 追求理想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齐己与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山水诗,但齐己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描绘,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诗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