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中宴张穆父第》
时间: 2025-01-04 11:20: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暑中宴张穆父第
作者:董嗣杲 〔宋代〕
席地莫禁流汗体,阴阴竹树埋虚堂。
夜分几传逡巡酒,暑甚一沃沆瀣浆。
不听哀弦知兴逸,才舒清簟觉心凉。
青瓜碧李凝冰齿,万萼南花吹湿香。
白话文翻译
在这炎热的夏天,席地而坐,尽管满身是汗也不必在意,阴凉的竹树掩映着空荡的堂屋。夜深时,几次传来酒杯的碰撞声,酷暑中我们一边饮酒一边消遣。虽然听不到琴弦的哀怨之声,但我仍感到心情的愉悦,舒展的清凉席上让我倍感清爽。青瓜和碧李在冰水中凝结成冰,万朵南方的花儿在微风中吹拂,香气四溢。
注释
- 席地莫禁流汗体:席地而坐,不必在意流汗的身体。这里表达了一种随意的态度。
- 阴阴竹树埋虚堂:竹树的阴影笼罩着空旷的堂屋,营造出一片清凉的环境。
- 逡巡酒:指的是酒杯的传递,形容饮酒时的欢愉气氛。
- 一沃沆瀣浆:形容饮品如同沆瀣的清爽液体,形象而生动。
- 哀弦知兴逸:琴声的悲哀与兴致的逸散,表现了诗人对欢乐与悲伤的感悟。
- 清簟:凉席,用来形容舒适的感觉。
- 青瓜碧李凝冰齿:青瓜和李子在冰水中,形象地展示了夏季的消暑美味。
- 万萼南花:南方的花朵,盛开的形态与香气,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嗣杲,宋代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其作品常反映社会生活及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一个炎热的夏夜,诗人与友人相聚,借酒消暑,抒发友情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董嗣杲的《暑中宴张穆父第》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炙热夏日夜晚的宴会场景。诗的开头以“席地莫禁流汗体”开篇,便传达出一种放松自在的氛围。在这样的场景中,竹树的阴影为宴会提供了清凉的庇护,仿佛在说,即使在炎热的夏季,我们仍可以找到宁静与舒适。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了夜间饮酒的情景,“夜分几传逡巡酒”,这句生动地刻画了聚会的快乐与醉意。通过“暑甚一沃沆瀣浆”的比喻,诗人将清酒与清凉感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消暑的欢愉感。虽然“哀弦”似乎暗示着某种悲伤,但诗人却选择忽略这些,转而享受当下的快乐,表现出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的美好,“青瓜碧李凝冰齿,万萼南花吹湿香”,这些美味与花香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生机与活力。整首诗在描写宴会的同时,透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乐观向上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席地莫禁流汗体:强调在炎热的夏天,聚会的轻松氛围。
- 阴阴竹树埋虚堂:描绘自然环境的阴凉,增强诗意。
- 夜分几传逡巡酒:表现宴会的欢愉和酒杯的频繁传递。
- 暑甚一沃沆瀣浆:将饮酒与清凉的夏天联系起来,形成鲜明对比。
- 不听哀弦知兴逸:反映出对欢乐的追求,而不被悲伤所困扰。
- 才舒清簟觉心凉:形容在清凉的环境中,心情愉悦。
- 青瓜碧李凝冰齿:用美食来描绘夏日的清爽。
- 万萼南花吹湿香:自然的芬芳与美丽,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沆瀣浆”形容酒的清凉,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青瓜碧李”,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拟人:如“万萼南花吹湿香”,使自然景物更具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夏天的宴会,表达了诗人对友谊、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树:象征清凉与自然。
- 酒:代表欢乐与社交。
- 青瓜、碧李:象征夏日的美味与清爽。
- 南花:象征生命的芬芳与自然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阴阴竹树”主要是指什么? A. 竹林的阴影
B. 竹子
C. 竹子的声音 -
诗人如何描述酒的清凉感? A. 像冰块一样
B. 像沆瀣浆一样
C. 像河水一样 -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历史的反思
B. 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C. 对战争的批判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 〔陶渊明〕: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夏日绝句》 〔李清照〕:同样描写夏季的美好与感受。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两者都描写了自然与生活的结合,但董嗣杲的诗更侧重于夏季的热情与宴会的欢乐,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宁静的秋夜和孤独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