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走笔和湘灵》
时间: 2024-12-29 18:15: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初夏走笔和湘灵
作者: 沈天孙 〔明代〕
旖旎薰风柳乍醒,
榴花刺眼媚遥汀。
傍人桐树枝枝绿,
出水荷钱叶叶青。
陇外乔桑飞雊雉,
阶前茂草隐新萤。
春从杜宇声中去,
空翠浓阴又满庭。
白话文翻译:
初夏的薰风轻轻吹拂,柳树似乎刚刚苏醒,
榴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映衬着远处的水边。
旁边的梧桐树枝繁叶茂,
水面上荷花的叶子一片片碧绿。
远处的山冈上,桑树下飞起的雉鸟,
台阶前茂盛的草丛里隐约可见新出的萤火虫。
春天在杜鹃的鸣叫声中悄然离去,
空中的翠绿和浓密的阴影又在庭院中弥漫。
注释:
字词注释:
- 旖旎: 形容风景柔美、迷人。
- 薰风: 温暖的风。
- 榴花: 石榴花,花色鲜艳。
- 刺眼: 形容光亮或颜色过于鲜艳,使人感到刺目。
- 荷钱: 荷叶,形状似钱,指莲花的叶子。
- 乔桑: 高大的桑树。
- 雊雉: 雉鸟鸣叫的声音。
- 杜宇: 指杜鹃,常在春天鸣叫。
典故解析:
- 杜宇声: 杜鹃鸣叫,古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结束。
- 榴花: 石榴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美丽和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天孙,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情感,风格清新流畅。
创作背景: 《初夏走笔和湘灵》写于初夏时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对季节更替的感慨,反映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初夏走笔和湘灵》是一首描绘初夏景色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初夏生机勃勃的自然风貌。首句“旖旎薰风柳乍醒”,以“薰风”开篇,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紧接着“柳乍醒”则生动描绘了初夏的气息,柳树在春风中苏醒,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接下来的“榴花刺眼媚遥汀”,通过描写榴花的鲜艳,传达出阳光下花朵的美丽,同时“远汀”二字使得景象显得更为广阔,仿佛在描绘一个恬静的湖泊边,诗人的心情也随之愉悦。随着“傍人桐树枝枝绿,出水荷钱叶叶青”,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身边的绿树和水面荷叶,色彩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而“陇外乔桑飞雊雉”则将视野从庭院扩展到远处的山冈,表现出一种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情感。诗的最后几句则通过对春天的叙述,表达了春去夏来的感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初夏的美丽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旖旎薰风柳乍醒: 描述初夏温暖的风吹拂,柳树刚刚苏醒。
- 榴花刺眼媚遥汀: 形容石榴花在阳光下的艳丽,映衬着远处的水边。
- 傍人桐树枝枝绿: 旁边的梧桐树茂盛而青翠。
- 出水荷钱叶叶青: 水面上的荷叶一片片碧绿,生机盎然。
- 陇外乔桑飞雊雉: 远处的高大桑树下,飞起的雉鸟在鸣叫。
- 阶前茂草隐新萤: 台阶前的草丛中隐约可见新出现的萤火虫。
- 春从杜宇声中去: 春天在杜鹃鸣叫声中悄然离去。
- 空翠浓阴又满庭: 空中翠绿的树影和浓密的阴影再次笼罩庭院。
修辞手法:
- 比喻: “榴花刺眼”用来形容花的艳丽。
- 拟人: “柳乍醒”赋予了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傍人桐树枝枝绿,出水荷钱叶叶青”。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初夏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春天逝去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然变化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柳: 象征柔美与生命力。
- 榴花: 代表夏日的繁华与热烈。
- 荷叶: 象征清新与宁静。
- 雉鸟: 象征自由与自然的灵动。
- 萤火虫: 代表夜晚的神秘与梦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榴花刺眼媚遥汀”中,“刺眼”指的是: A. 光亮过于强烈
B. 颜色过于鲜艳
C. 形状奇特
D. 香气浓郁 -
诗中提到的“杜宇”指的是哪种动物? A. 燕子
B. 杜鹃
C. 雉
D. 蝉 -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夏日南亭怀辛大》 by 孟浩然
- 《早夏即事》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沈天孙的《初夏走笔和湘灵》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自然,但王维更侧重于静谧与内敛的情感,而沈天孙则更为生动活泼,展现出初夏的生机与变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入门》
- 《明代诗词选》
- 《山水田园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