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山留题》

时间: 2025-01-04 08:45:31

地灵山秀景清虚,健羡游人兴有余。

黄叶尽时分叠嶂,白云深处见精庐。

去同灵运低前屐,同与浮丘揽右裾。

自叹尘劳羁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黄山留题
作者: 王揆 〔唐代〕

地灵山秀景清虚,
健羡游人兴有余。
黄叶尽时分叠嶂,
白云深处见精庐。
去同灵运低前屐,
同与浮丘揽右裾。
自叹尘劳羁鞅甚,
林泉高趣苦相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黄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感受。黄山的地灵与秀美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令人羡慕游人们的兴致盎然。黄叶落尽时,山峦层叠,白云深处可见隐秘的庙宇。诗人回想起与陶渊明、浮丘公一同游玩的情景,但如今却自叹尘世的劳累使自己与高雅的林泉趣味渐行渐远。

注释:

  • 地灵:指自然的灵气与生机。
  • :美丽,出众。
  • 健羡:强烈的羡慕。
  • 纷叠嶂:层层叠叠的山峦。
  • 精庐:隐逸的庙宇或居所,象征高雅的生活。
  • 灵运:指陶渊明,因其有“归园田居”等名作,以隐逸生活著称。
  • 浮丘:指浮丘公,传说中的隐士,象征超脱世俗的理想。
  • 羁鞅:指束缚,形容被世事所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揆,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其诗歌风格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游览黄山时,诗人借黄山的美景抒发内心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尘世纷扰的感慨,表达了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游黄山留题》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的开头“地灵山秀景清虚”便传达出黄山的灵气与秀丽,描绘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用“健羡游人兴有余”表达了对游人情绪的羡慕,进一步突出游山玩水的乐趣和精神享受。

“黄叶尽时分叠嶂”描绘了秋天黄叶飘落的景象,山峦层层叠叠,给人以深邃的美感,而“白云深处见精庐”则引人入胜,仿佛看到了隐匿于云雾中的庙宇,增添了诗的神秘感和遐想空间。

后半部分“自叹尘劳羁鞅甚,林泉高趣苦相疏”则转向内心的自省,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高雅趣味的渴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首诗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深刻反映了诗人的人生哲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地灵山秀景清虚:黄山的灵气和秀丽的景色让人感到清新而空灵。
  • 健羡游人兴有余:我羡慕那些游人,他们的兴致似乎永不枯竭。
  • 黄叶尽时分叠嶂:秋天的黄叶飘落,层层叠叠的山峦更加迷人。
  • 白云深处见精庐:在白云的深处可以看到隐秘的庙宇。
  • 去同灵运低前屐:想起自己曾与陶渊明一起,脚踏轻便的木屐。
  • 同与浮丘揽右裾:与浮丘公一同游玩,轻松自在,仿佛在飘舞。
  • 自叹尘劳羁鞅甚:我感叹世俗的劳累让我受到了束缚。
  • 林泉高趣苦相疏:对高雅的林泉趣味却感到越来越遥远。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黄叶尽时分叠嶂”通过“黄叶尽”和“分叠嶂”形成对比,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景色。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围绕对黄山美景的赞美与对高雅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感叹,体现了隐逸思想的深刻内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远与壮丽,体现出自然的伟大。
  • 白云:象征清新、自由,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
  • 黄叶:象征衰败与时光流逝,体现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游览黄山时,感叹什么?

    • A. 自然的美丽
    • B. 尘世的劳累
    • C. 游人的兴致
    • D. 四季的变化
  2. 诗中提到的“精庐”指的是什么?

    • A. 高大的山峰
    • B. 隐秘的庙宇
    • C. 游人的住所
    • D. 诗人的书房
  3. “自叹尘劳羁鞅甚”中的“羁鞅”指的是什么?

    • A. 高雅趣味
    • B. 世俗的束缚
    • C. 游玩的快乐
    • D. 山水的风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风光,表达隐逸之情,但更侧重于宁静的生活状态,而王揆的《游黄山留题》则强调游玩与对比,展现出对自由与高雅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维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