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9 15:59:49

何处玉骢骄。

柳外平桥。

王孙一去路迢遥。

往事如尘还似梦,忆著魂销。

尽日总无聊,门掩江皋。

春城空自度饧箫。

惆怅几番憔悴也,寒食花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何处玉骢骄。柳外平桥。
王孙一去路迢遥。
往事如尘还似梦,忆着魂销。
尽日总无聊,门掩江皋。
春城空自度饧箫。
惆怅几番憔悴也,寒食花朝。

白话文翻译:

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那骄傲的白马呢?在柳树外的平桥上。
王孙一去,路途遥远。
往事如尘,如梦般虚幻,回忆起来令人心碎。
整日无所事事,门紧闭,独自坐在江边。
春天的城市里,空自听着细雨的箫声。
几次惆怅,憔悴的样子,正值寒食和花朝的时节。

注释:

  • 玉骢: 指一种马,色泽洁白,象征高贵。
  • 王孙: 指王族子弟,这里可以引申为一位心爱的人。
  • : 比喻往事的微不足道。
  • 魂销: 形容思念至深,心神恍惚。
  • 寒食: 指寒食节,禁火冷食的节日,象征哀伤。
  • 花朝: 指花朝节,春天的节日,象征美好、青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岱,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表达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他的诗风清新淡雅,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达对失去的惆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对往事的缅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开篇以“何处玉骢骄”引出对心爱之人的思念,表现了对美好往事的追忆。接着,诗人以“王孙一去路迢遥”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距离的遥远。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无奈与对现实的无聊,写出了春天的景色与内心的失落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以“惆怅几番憔悴也”收尾,深化了情感的沉重与忧伤,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悲凉。整体来看,诗中虽有春景,但却夹杂着浓郁的哀愁,充分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何处玉骢骄: 诗人以问句开篇,表现出对心爱之人的渴望与失落,象征着昔日的美好。
  • 柳外平桥: 描绘出一幅宁静的春日画面,渲染出思念的氛围。
  • 王孙一去路迢遥: 通过“路迢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与漫长,暗示了人情的疏远。
  • 往事如尘还似梦: 以尘与梦的对比,强调往事的虚幻与模糊。
  • 忆着魂销: 形象地表现出思念的痛苦,心神俱损。
  • 尽日总无聊: 通过日常的无聊反映出内心的空虚。
  • 门掩江皋: 意象中流露出孤独感,暗示与外界的隔绝。
  • 春城空自度饧箫: 描绘春天的美好,却因孤独而显得苍白。
  • 惆怅几番憔悴也: 直接表达了自己因思念而憔悴,情感真挚。
  • 寒食花朝: 提及节日,增加了时空的厚度,突显思念的时效性。

修辞手法:

  • 比喻: “往事如尘”,通过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往事的渺小与虚无。
  • 对仗: “寒食花朝”对称,增强了诗的音律美。
  • 拟人: “魂销”赋予了“魂”以情感,表现了思念的深切。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表达了对失去的深切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孤独,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骢: 象征美好的爱情与青春。
  • : 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 象征连接与离别。
  • 江皋: 象征孤独与沉思。
  • 寒食花朝: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节日的哀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骢”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马
    B. 一种花
    C. 一种酒
    D. 一种乐器

  2. “惆怅几番憔悴也”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忧伤
    C. 愤怒
    D. 疲惫

  3. 诗中提到的“寒食”和“花朝”分别代表了什么? A. 春天
    B. 离别
    C. 节日
    D. 生命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青玉案·元夕》 by 辛弃疾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陈维岱的《浪淘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往的思念,但李清照的诗中更多展现了女性的细腻与柔情,而陈维岱则突出孤独与惆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经与汉乐府》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