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时间: 2025-01-06 11:17:00

绿锁窗前双凤奁。

调朱匀粉玉纤纤。

妆成谁解尽情看。

柳转光风丝袅娜,花明晴日锦斓斑。

一春心事在眉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作者:黄机 〔宋代〕

绿锁窗前双凤奁。
调朱匀粉玉纤纤。
妆成谁解尽情看。
柳转光风丝袅娜,
花明晴日锦斓斑。
一春心事在眉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窗前的双凤屏风,窗外的景色与女子的妆扮相映成趣。女子的妆容如调和的朱色与粉色,如同精致的玉一般,纤细美丽。妆成之后,谁能理解她心中的情感呢?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花朵在晴朗的日子里显得色彩斑斓。春天的心事,尽在她的眉尖流露出来。

注释:

  • 绿锁:指绿色的窗帘或窗户,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双凤奁:双凤屏风,象征美丽与娇媚。
  • 调朱匀粉:调和的朱红色和粉色,形容妆容的精致。
  • 纤纤:形容女子的身姿细长柔美。
  • 柳转光风:柳树在风中轻轻摆动。
  • 锦斓斑:色彩斑斓,形容春日的花朵鲜艳。
  • 一春心事:春天的情感和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机,字仲明,号逸人,南宋时期的词人,因其词风清新婉约而受到后世赞誉。他的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观察。

创作背景
《浣溪沙》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之间,士人往往通过词作表达内心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黄机在词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子的柔美与春日的生机,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派作品,表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全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妆容与窗外春色,融合了自然与人情,展现了深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开头两句以“绿锁窗前双凤奁”引入,构建了一个优雅的空间,窗前的屏风与窗外的春景相得益彰,形成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三句“妆成谁解尽情看”,引发了读者对女性内心情感的思考,妆容的美丽掩盖了她的情感世界,令人唏嘘不已。后面的几句则通过“柳转光风”和“花明晴日”描绘出春日的生机勃勃,意象鲜明,情感生动,显示了自然与人心情感的交融。

最后一句“一春心事在眉尖”,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暗示了女性内心深处的秘密与情感,令人回味无穷。整首词情感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黄机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南宋词人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锁窗前双凤奁”:描绘了窗前的景象,绿色的窗帘与双凤屏风,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美丽的环境。
  2. “调朱匀粉玉纤纤”:形容女子妆容的精致与美丽,像是调和的色彩,细腻而动人。
  3. “妆成谁解尽情看”:抒发女子妆成后,谁能理解她内心的情感,传达了孤独与渴望的情绪。
  4. “柳转光风丝袅娜”:描写春天的微风与柳树的柔美,体现了自然的动感。
  5. “花明晴日锦斓斑”:形容春日阳光下的鲜花,色彩斑斓,生机盎然。
  6. “一春心事在眉尖”:表达了女子一春的思绪与心事,细腻而含蓄。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调朱匀粉”比喻妆容的精致。
  • 拟人:如“柳转光风”赋予柳树以动感。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妆容和春日的景色,表达了对美的向往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摹,展现了女性在美丽外表下的孤独与思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情感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锁:象征生机与青春。
  • 双凤:象征美丽与高贵。
  • :象征柔美与春天的生命力。
  • :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情感的绽放。
  • 眉尖:象征心事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浣溪沙》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黄机
    C. 杜甫
    D. 苏轼

  2. 诗中“柳转光风丝袅娜”描绘的是什么? A. 雪景
    B. 秋天
    C. 春天的柔风
    D. 夜景

  3. 诗中提到的“妆成谁解尽情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渴望
    C. 忧伤
    D. 愤怒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作品相比,黄机的《浣溪沙》更侧重于细腻的描绘与女性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两者在艺术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宋代词人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黄机诗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