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甘泉道中》
时间: 2025-01-01 14:12:2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甘泉道中》
连天衰草渐黄昏,
匹马南来独怆神。
九日有霜沾木叶,
十年无计谢风尘。
金台暂到非为客,
易水长歌不入秦。
遥忆弟兄当此会,
登高何处望游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的感受。连绵的衰草在黄昏时分显得愈加凄凉,我独自骑马南来,心中感到无比伤感。九日这天已然有霜凝结在树叶上,十年来我无计摆脱世间的纷扰。虽然我此行金台山并非为了拜访朋友,但在易水边高歌却不愿再回到秦国。遥想当年与兄弟们共度佳节,登高望远,何处才能再次看到游人呢?
注释
逐句解释:
- 连天衰草渐黄昏:天边的草木逐渐枯萎,黄昏时分更显凄凉。
- 匹马南来独怆神:我独自一人骑马南下,心中感到无比伤感。
- 九日有霜沾木叶:九日时节,已有霜冻凝结在树叶上。
- 十年无计谢风尘:十年来我无计摆脱世间的纷扰与尘世的烦恼。
- 金台暂到非为客:我此行到达金台山并不是为了拜访朋友。
- 易水长歌不入秦:在易水边高歌却不愿再回到秦国,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 遥忆弟兄当此会:我遥想当年与兄弟们共度重阳佳节的情景。
- 登高何处望游人:如今登高远望,何处才能看到游人呢?
典故解析:
- 九日:指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习惯在这一天登高望远。
- 金台:金台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诗中提到是作者此行的目的地。
- 易水:古代著名的河流,流经燕国,提到这里与历史上的“易水送别”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绛,明代诗人,以清新俊逸的诗风著称。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具有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九日重阳,正值秋季,作者在游历途中,感慨人生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诗歌鉴赏
《九日甘泉道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重阳佳节时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连天衰草渐黄昏”引入,衰草的景象与黄昏的幽静,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接着,作者骑马南来,心中充满怆然,显示出他在这段旅程中的情感波动。九日的霜与十年的无计,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困境,作者通过这一对比,强调了对过去的无奈与惋惜。
诗中提到的“金台”与“易水”更是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尤其是“易水长歌不入秦”的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故国的留恋与对理想的追求。在与兄弟们的重阳聚会的回忆中,作者再次流露出对友情的思念,令人感受到浓厚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自然景色到个人情感,再到对友情的回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诗歌修养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连天衰草渐黄昏:以景入情,衰草与黄昏传达一种萧索感。
- 匹马南来独怆神:独自旅行,心情沉重。
- 九日有霜沾木叶:体现时节的变化与冷清。
- 十年无计谢风尘:感叹人生无常,无法摆脱困扰。
- 金台暂到非为客:强调此行的目的与身份。
- 易水长歌不入秦:历史的追忆,表达对理想的坚持。
- 遥忆弟兄当此会:思念亲友,渴望重聚。
- 登高何处望游人:将思念与孤独合二为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情感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
- 对仗:如“金台暂到非为客,易水长歌不入秦”,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拟人:草木与霜的描写,给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对人生困境的感慨及对昔日友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衰草:象征衰老与凋零,反映诗人内心的孤独。
- 黄昏:暗示人生的晚期,充满了感伤。
- 霜:象征寒冷与生命的结束,增添了诗的凄凉感。
- 金台:寄托了对理想与追求的渴望。
- 易水:代表历史的深远与情感的厚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清明节
-
诗人骑马南来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高兴
- B. 忧伤
- C. 激动
- D. 无聊
-
“金台暂到非为客”中的“客”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游人
- C. 诗人自己
- D. 兄弟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登高》中,同样是重阳节的情景,但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困境。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三首诗在情感上相互呼应,却又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