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日
作者: 郑孝胥 〔清代〕
天外飞翔莫计程,
登高谁忆旧诗名。
半生重九人空许,
七十残年世共轻。
晚倚无闾看禹域,
端回绝漠作神京。
探囊馀智应将尽,
却笑南归计未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重阳节时的感慨与思考。第一句“天外飞翔莫计程”,意为在高空飞翔的鸟儿,不必去计较飞行的距离;接着,诗人感叹“登高谁忆旧诗名”,即使登高望远,旧日的诗名已无人记起。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感到“半生重九人空许”,重阳节的意义在于回忆,但人已年过半百,许多承诺却未能实现。接下来的“七十残年世共轻”,点出自己已近古稀,世事如梦,轻易而过。后面几句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倚靠在房门口,眺望大禹治水的地方,感慨“端回绝漠作神京”,即使遥想往昔的辉煌,也只是一场梦幻。最后两句“探囊馀智应将尽,却笑南归计未成”,表达了对自身智慧的感慨,意指自己已无多余的智慧可供使用,而归乡的计划却依旧未能实现,带有几分无奈与幽默。
注释
- 重九: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 天外飞翔:形容高飞的鸟,象征自由与超脱。
- 无闾:无闾是指无门无户,暗示孤独或闲适的状态。
- 禹域:指的是大禹治水的地方,象征着伟大的历史和成就。
- 南归:指返回南方,可能暗指归乡或退休的生活。
典故解析
-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等习俗,象征着长寿与健康。
- 大禹:中国古代治水的英雄,象征着伟大的事业与历史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孝胥(1842年-1922年),字景纯,号雨农,晚号沧浪居士,清代诗人、书法家。郑孝胥生活在清末民初,经历了许多历史变迁。他的诗作常反映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批判,风格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九日》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重阳节之际,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体现了个人对于岁月流逝、理想未成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郑孝胥的《九日》通过重阳节这一背景,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理想的破灭。诗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哀伤和无奈,仿佛在叹息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济。诗人在高高的山峰上,回顾自己的一生,既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也有对当前境遇的无奈。重阳节作为一个传统的节日,既是庆祝长寿的日子,也是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郑孝胥通过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象征,展现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诗中运用了一些生动的意象,如“天外飞翔”,让人联想到自由与渺小;“晚倚无闾”,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诗人在描绘晚景时,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思。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韵味,语言优美,情感真切,展现了郑孝胥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外飞翔莫计程:高飞的鸟儿不必去计算飞行的距离,暗示自由与不拘束的状态。
- 登高谁忆旧诗名:登高望远,反思过去的诗文已经无人知晓,表达对过去辉煌的遗憾。
- 半生重九人空许:经历了半生,重阳节的意义与承诺都已成为空话。
- 七十残年世共轻:已近古稀,感叹世事如梦,轻易而过。
- 晚倚无闾看禹域:黄昏时分,倚靠在无人之处,眺望大禹治水的传说之地。
- 端回绝漠作神京:即使回想昔日的辉煌,终究是无从追寻的梦幻。
- 探囊馀智应将尽:自觉智慧已所剩无几,无法再有所作为。
- 却笑南归计未成:对未能实现的归乡计划感到无奈,却也带有几分自嘲。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天外飞翔”,比作人的追求与向往。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重阳节象征着人生的回顾与对未来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写,探讨了人对时间的感悟、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表达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哲学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飞翔:象征自由与追求。
- 重九:传统节日,寓意长寿与回忆。
- 禹域:历史的象征,指向伟大的成就与传承。
- 无闾:孤独与宁静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九日》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郑孝胥
- C. 杜甫
- D. 王维
-
“天外飞翔莫计程”中的“飞翔”是指什么?
- A. 鸟类
- B. 航空
- C. 梦想
- D. 旅行
-
诗中提到的“重九”是指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重阳节
- C. 春节
- D. 清明节
答案
- B. 郑孝胥
- A. 鸟类
- B. 重阳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经典之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 《菊花》:王冕的诗,描绘重阳节的意境。
诗词对比
- 《九日》与《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岁月的感慨,但《九日》更侧重个人的无奈情感,而《登高》则包含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重阳节的文化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郑孝胥的《九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