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清明》
时间: 2025-01-06 12:45: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芳天新霁惠风和,软录平堤凝不波。
桃李无言看客惯,楼台如画占山多。
游裾匝路填车马,翠榜开延斗绮罗。
寂寂寒烟生水面,白鸥飘柰此月明何。
白话文翻译
在芳香的天空下,雨后的天空清新明朗,温和的春风拂面而来,
柔软的绿草如绸缎般平铺在堤岸上,湖面如镜般平静没有波澜。
桃花和李花默默无言,但来客却习以为常,
高楼和台阁如同画卷,依山而建,景色优美。
游人如织,衣裙飘舞,马车填满了路,
华丽的船只在湖面上延展,装饰着缤纷的绸罗。
寂静的寒烟在水面上升起,白鸥在月光下轻轻飘荡,
这样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耀着一切,仿佛在问:此刻为何如此美好?
注释
- 芳天:芳香的天空,指春天温暖而清新的天气。
- 惠风:温和的春风。
- 软录:柔软的草地。
- 凝不波:湖面平静,没有波纹。
- 桃李无言:桃花和李花默默无语,象征着花开之美却无声的欣赏。
- 游裾:游人的衣裳,形容游人如织。
- 翠榜:华丽的船只。
- 斗绮罗:形容船只的华丽装饰。
- 寒烟:清晨或傍晚水上升起的烟雾,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蕴是宋代的诗人,生于南宋时期,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景物描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西湖清明》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西湖的美景吸引了众多游人。诗人通过描写西湖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西湖清明》是一首描绘春日西湖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西湖的宁静与优雅。开头两句“芳天新霁惠风和,软录平堤凝不波。”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春天,温暖的春风带来了雨后的清新,湖面如镜,完美体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和谐。接下来的“桃李无言看客惯,楼台如画占山多。”则通过桃花和李花的沉默,暗示了自然的宁静与游人对之的熟悉,楼台的描写更是增添了画卷般的美感。
诗的后半部分“游裾匝路填车马,翠榜开延斗绮罗。”表现了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与前面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春日的生机与繁荣。而最后两句“寂寂寒烟生水面,白鸥飘柰此月明何。”则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意境,寒烟与白鸥在月光下的映衬,展现了西湖夜色的静谧和优雅,引人深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情景交融,意境悠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芳天新霁惠风和:描绘了春天雨后清新的天空,温和的春风轻拂,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氛围。
- 软录平堤凝不波:湖面平静如镜,草地柔软,展现出西湖的自然美。
- 桃李无言看客惯:桃花和李花虽然静默,但游人早已习惯了这种美丽的景色。
- 楼台如画占山多:高楼和台阁如同精美的画卷,给山水增添了色彩。
- 游裾匝路填车马:形容游人繁多,衣裙飘动,马车满路,生动表现了春游的热闹场面。
- 翠榜开延斗绮罗:华丽的船只在湖面上延展,装饰着缤纷的绸罗,增添了节日的氛围。
- 寂寂寒烟生水面:水面上升起了寒烟,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 白鸥飘柰此月明何:白鸥在明亮的月光下轻轻飞舞,表现出一种孤寂而美丽的意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画卷,增强了诗的艺术性。
- 拟人:桃李无言,赋予花朵以情感,体现了自然与人心的互动。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美丽春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悠然自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芳天:象征春天的气息,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 桃李:象征美好与沉默,表达了自然的静谧。
- 楼台:代表人文景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白鸥:象征自由与宁静,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 A. 雪景
- B. 春天的湖面
- C. 秋天的树林
-
“桃李无言”中的“无言”是指什么?
- A. 花开无声
- B. 游人不说话
- C. 自然的宁静
-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夸张
- B. 比喻与拟人
- C. 排比
答案
- B. 春天的湖面
- A. 花开无声
- B. 比喻与拟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描写春天的忧伤与希望,与张蕴的《西湖清明》形成对比,前者强调社会动乱,后者则专注于自然的美好。
- 《庐山谣》:李白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但更注重个人的豪情,与张蕴的宁静相对。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