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休沐》

时间: 2025-01-01 19:48:01

心与青春背,新年亦掩扉。

渐穷无相学,惟避不材讥。

积病攻难愈,衔恩报转微。

定知书课日,优诏许辞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与青春背,新年亦掩扉。
渐穷无相学,惟避不材讥。
积病攻难愈,衔恩报转微。
定知书课日,优诏许辞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心中与青春渐行渐远的感慨,尽管新年来临,却依旧感到孤独和封闭。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在学业上也感到力不从心,只能避免别人的讥讽。身体的积病难以痊愈,心中对恩情的回报也变得微不足道。作者深知书本上的课程日益繁重,但仍希望能够得到优待,辞去繁忙的学习生活,寻求心灵的宁静。

注释:

  • 心与青春背:心与青春背离,感叹自己不再年轻。
  • 新年亦掩扉:新年到来却感到孤独,像是门被关上。
  • 渐穷无相学:渐渐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再有所学。
  • 惟避不材讥:只想避免被别人讥讽。
  • 积病攻难愈:长期的病痛难以治愈。
  • 衔恩报转微:心中感恩,却难以回报。
  • 定知书课日:知道学习的日子越来越多。
  • 优诏许辞归:希望能得到优待,辞去繁重的学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生活琐事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立春后,正值新年之际,作者在此时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消逝,心中充满感慨,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个人境遇的无奈。

诗歌鉴赏:

《立春后休沐》是一首充满感慨的诗,诗中透露出作者对青春流逝的无奈与对未来的迷茫。首句“心与青春背”,如同一个凄清的钟声,响起了时间的无情。随着岁月的推移,作者渐渐感受到不再年轻的无奈,心中对于新年的希望与实际感受之间的落差,令他倍感孤独。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渐穷无相学”表达了对学习的乏力与无奈,似乎在暗示着自己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这种挣扎不仅体现在学业上,还体现在身体的病痛上,诗人用“积病攻难愈”直白地表达了对健康的渴求与失落。

在面对生活的压力与期望时,诗人心中感恩的情感却又显得无力,“衔恩报转微”,这句话展现了人际关系中的复杂情感,既有感激又有无奈。最后,诗人以“优诏许辞归”作为结尾,表达了对安宁和自我放逐的渴望,渴望逃离繁重的学业与世俗的纷扰,寻求精神的解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现实的反思,展现了唐代诗人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内心挣扎,情感真挚而深刻,使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心与青春背:表达了一种情感的失落,心灵与年轻时的朝气背道而驰。
  2. 新年亦掩扉:象征着新年的到来未能带来新的希望,反而感到封闭与孤独。
  3. 渐穷无相学:反映了对学习的疲惫与无能为力,似乎在学业上陷入了困境。
  4. 惟避不材讥:只想在他人面前隐匿自己的不足,避免被嘲笑。
  5. 积病攻难愈:表达了身心的疲惫,积累的病痛难以恢复。
  6. 衔恩报转微:心中对他人的恩情难以回报,感到微薄与无奈。
  7. 定知书课日:清楚地意识到学习的重压与责任不断增加。
  8. 优诏许辞归:渴望得到一封宽松的命令,辞去繁重的学习,追寻内心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比:青春与衰老、希望与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多次使用“无”、“难”来强化无奈感。
  • 隐喻:青春的消逝隐喻着理想的破灭。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人生困境的反思,表现了对青春失去的惋惜以及对生活重压的无奈。诗人渴望回归心灵的宁静,从繁重的学业中解脱。

意象分析:

  • 青春:象征着活力与希望,诗中提到的“青春”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失去。
  • 新年:代表新的开始,但在诗中却是孤独与封闭的象征。
  • 积病:象征着身心的疲惫与无力,反映了人生的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与青春背”意味着什么? a) 心灵与青春息息相关
    b) 心灵与青春相悖
    c) 心灵永远年轻
    答案: b

  2. “新年亦掩扉”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新年的期待
    b) 对孤独的感慨
    c) 对生活的无所谓
    答案: b

  3. 诗人希望得到什么? a) 更好的健康
    b) 辞去繁重的学习
    c) 朋友的陪伴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同样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人生的短暂与逝去。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包佶的《立春后休沐》更显内省与细腻,更关注个体的情感与心理状态,而李白则侧重于豪放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王维的诗歌比较》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