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蓑墙葺屋小于巢,
胡地平居渐二毛。
松柏岂容生部娄,
年年重九不登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屋的情景,蓑衣墙的屋子甚至比鸟巢还要小。生活在胡地的人,渐渐生了两鬓白发。松树和柏树的生长又怎么能容忍部娄的生存呢?每年重阳节,我却没有去登高的打算。
注释:
- 蓑墙:用蓑衣编制的墙,形容简陋的住所。
- 胡地:指的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常用来指代边疆地区。
- 二毛:形容白发,意指渐渐变老。
- 部娄:指一种植物,可能暗指生活环境的困窘。
- 重九: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登高的习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章炳麟(1860-1933),字仲华,号佩弦,晚号思白,清末民初的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文学家。他以其激进的政治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而闻名,尤其擅长诗词。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章炳麟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作者生于战乱,经历了社会变迁,抒发了对生活的不满与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与清晰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首句“蓑墙葺屋小于巢”描绘了一个极为简陋的居所,象征着作者对社会底层生活的关注。接着,诗人将自身的老态与胡地的境遇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和对生活艰辛的无奈。
“松柏岂容生部娄”展现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对比,松柏象征着坚韧与生命力,而“部娄”则暗示了生活环境的恶劣,诗人在这里隐喻了社会现状的严酷。最后一句“年年重九不登高”,则是对传统习俗的反思,表达了虽然重阳节是个登高的日子,但诗人却没有心情去追求这些象征着希望和美好的活动,反而在无奈中接受了自己的平凡与老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与对社会的思索,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蓑墙葺屋小于巢:描绘简陋的居所,暗示生活贫困。
- 胡地平居渐二毛:指作者渐渐年老,体现时间的无情。
- 松柏岂容生部娄:自然与人类的冲突,象征生存的艰难。
- 年年重九不登高:表达对传统的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蓑墙”比喻简陋的住处,强调生活艰辛。
- 对仗:如“重九”与“登高”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社会环境的无力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蓑墙:象征贫困与辛劳的生活。
- 松柏:象征坚韧与不屈的生命力。
- 重九:代表传统文化与节日习俗,暗含对生活希望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蓑墙葺屋小于巢”意指什么?
- A. 生活奢华
- B. 生活贫困
- C. 生活安逸
-
“年年重九不登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A. 对传统的热爱
- B. 对生活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向往
-
诗中的“胡地”指的是哪里?
- A. 中原地区
- B. 边疆地区
- C. 海外地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写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的笔调更为悲壮,表现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的诗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章炳麟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