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广汉游三学山》
时间: 2024-10-16 20:4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世缺一来应薄命,雨留三宿是前缘。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
白话文翻译:
整日望着即将落下的太阳,心中向往着贤者的栖息之地,归途中带着家人去拜访禅寺。世间缺少一次机会,或许是因为命运的浅薄,雨天留宿三日,似乎是前世的缘分。诗题让人不忍离开岩石之下,木屐的齿痕难以忘却在水边。猿猴和鸟儿或许能理解僧人的心境,我的心常常如同有香烟缭绕。
注释:
- 残阳:指夕阳。
- 栖贤:指贤者隐居的地方。
- 访禅:拜访禅寺,指修行。
- 世缺一来应薄命:世间缺少一次机会,可能是因为命运不佳。
- 雨留三宿是前缘:雨天留宿三日,似乎是前世的缘分。
- 诗题不忍离岩下:诗题让人不忍离开岩石之下,指诗作的灵感来源。
- 屐齿难忘在水边:木屐的齿痕难以忘却在水边,指难忘的经历。
- 猿鸟可知僧可会:猿猴和鸟儿或许能理解僧人的心境。
- 此心常似有香烟:此心常常如同有香烟缭绕,指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一面,也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广汉三学山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薛能游历广汉三学山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在唐代,禅宗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有修禅的经历,薛能的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残阳、雨留、岩下、水边等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诗中“残阳终日望栖贤”一句,既描绘了夕阳的美丽,又隐喻了诗人对贤者隐居之地的向往。“雨留三宿是前缘”则表达了诗人对缘分的感慨,认为雨天留宿三日是前世的缘分。后两句“诗题不忍离岩下,屐齿难忘在水边”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怀念。最后两句“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则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认为自己的心境如同有香烟缭绕,宁静而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残阳终日望栖贤:诗人整日望着即将落下的太阳,心中向往着贤者的栖息之地。
- 归路携家得访禅:在归途中带着家人去拜访禅寺,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 世缺一来应薄命:世间缺少一次机会,或许是因为命运的浅薄。
- 雨留三宿是前缘:雨天留宿三日,似乎是前世的缘分。
- 诗题不忍离岩下:诗题让人不忍离开岩石之下,指诗作的灵感来源。
- 屐齿难忘在水边:木屐的齿痕难以忘却在水边,指难忘的经历。
- 猿鸟可知僧可会:猿猴和鸟儿或许能理解僧人的心境。
- 此心常似有香烟:此心常常如同有香烟缭绕,指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此心常似有香烟”,将心境比作有香烟缭绕,形象生动。
- 拟人:如“猿鸟可知僧可会”,将猿猴和鸟儿拟人化,赋予它们理解僧人心境的能力。
- 对仗:如“残阳终日望栖贤,归路携家得访禅”,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诗人通过对残阳、雨留、岩下、水边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往经历的怀念。最后两句“猿鸟可知僧可会,此心常似有香烟”则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认为自己的心境如同有香烟缭绕,宁静而超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残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 雨留:雨天留宿,象征着缘分和机遇。
- 岩下:岩石之下,象征着隐居和修行的地方。
- 水边:水边,象征着难忘的经历和情感的寄托。
- 香烟:香烟缭绕,象征着心境的宁静与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残阳终日望栖贤”中的“残阳”指的是什么? A. 朝阳 B. 夕阳 C. 月光 D. 星光
- 诗中“雨留三宿是前缘”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命运 B. 缘分 C. 机遇 D. 时间
- 诗中“此心常似有香烟”中的“香烟”象征着什么? A. 烦恼 B. 宁静 C. 热情 D. 冷漠
答案:
- B. 夕阳
- B. 缘分
- B. 宁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薛能的《自广汉游三学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深情,但薛能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背景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