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柳》

时间: 2025-01-08 00:30:03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柳 薛能 〔唐代〕 条绿似垂缨,离筵日照轻。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边的柳枝像垂下的丝带,离别的宴席在阳光下显得轻盈。柳枝虽然对人展示着姿态,却让我感到它对我无情。桥远离水边孤独地矗立,墙低矮地半露出营地。在天津也曾见过这样的景象,同样让人感到悲伤和行走的艰难。

注释: 字词注释:

  • 条绿:指柳枝。
  • 垂缨:比喻柳枝下垂的样子。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怆行行:感到悲伤和行走的艰难。

典故解析:

  • 天津:指天津桥,位于洛阳,唐代诗人常在此处抒发离别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薛能,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离愁别绪,风格含蓄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离别之际,看到江边的柳树,触景生情,抒发离别的哀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柳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诗中“条绿似垂缨”形象地描绘了柳枝的柔美,而“离筵日照轻”则烘托出离别时的轻松氛围,但这种轻松却掩盖不了内心的沉重。后两句通过对桥和墙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离别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条绿似垂缨:柳枝像垂下的丝带,形象生动。
  2. 离筵日照轻:离别的宴席在阳光下显得轻盈,暗示离别的轻松氛围。
  3. 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柳枝虽然对人展示着姿态,却让我感到它对我无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
  4. 桥远孤临水,墙低半出营:桥远离水边孤独地矗立,墙低矮地半露出营地,强化了孤独和离别的情感。
  5. 天津曾此见,亦是怆行行:在天津也曾见过这样的景象,同样让人感到悲伤和行走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体验。

修辞手法:

  • 比喻:“条绿似垂缨”用垂缨比喻柳枝,形象生动。
  • 拟人:“向人虽有态,伤我为无情”将柳枝拟人化,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这一主题,通过描绘江边柳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和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条绿:柳枝的柔美。
  • 离筵:离别的宴席。
  • 桥远:孤独的象征。
  • 墙低:离别的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条绿似垂缨”中的“垂缨”比喻的是什么? A. 柳枝 B. 丝带 C. 绳索
  2. 诗中“离筵日照轻”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轻松 B. 沉重 C. 悲伤
  3. 诗中“天津曾此见”中的“天津”指的是什么? A. 地名 B. 桥名 C. 人名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
  • 杜甫《春望》: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离别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薛能《江柳》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薛能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薛能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薛能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