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时间: 2025-01-04 07:57:29

霜月湿,人睡矮篷秋。

惊觉夜深儿女梦,渔歌风起白苹洲。

别岸又潮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
作者:赵时行 〔宋代〕

霜月湿,人睡矮篷秋。
惊觉夜深儿女梦,
渔歌风起白苹洲。
别岸又潮头。


白话文翻译:

在霜冷的月夜,潮湿的空气中,人们在低矮的篷帐里安然入睡。突然惊醒,才意识到已是深夜,儿女们的梦境被打扰。渔歌在吹起的秋风中响起,传来白苹洲的水边。离岸又涌起潮头。


注释:

字词注释:

  1. 霜月:指的是霜冻的月份,通常是秋冬季节,象征寒冷。
  2. 湿:形容空气潮湿。
  3. 矮篷:指低矮的帐篷,可能是渔民或旅行者的栖身之所。
  4. 惊觉:突然醒来,感到惊讶。
  5. 儿女梦:指小孩或年轻人的梦境。
  6. 渔歌:渔民在捕鱼时唱的歌,常带有乡土气息。
  7. 白苹洲:指水中的白色苹藻,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
  8. 别岸:指离开另一边的岸边。
  9. 潮头:潮水的顶端,象征着潮起潮落的变化。

典故解析:

本诗未直接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渔歌”与“白苹洲”的意象表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反映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时行,字子恭,号松溪,宋朝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活,情感真挚,富有地方特色。

创作背景:

《望江南》创作于赵时行的游历或渔舟生活中,表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诗中的意象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渔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望江南》是一首描绘秋夜渔舟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开头的“霜月湿”,立即营造出一种寒冷潮湿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深秋的气息。接着“人睡矮篷秋”,描写了渔民在低矮篷帐中安然入睡的场景,这种安静的状态与后文的突然惊醒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张力。

“惊觉夜深儿女梦”,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突显了梦境的脆弱和现实的孤独。夜深人静,梦境被打破,仿佛在传达一种对温情的渴望与对生活的感慨。此时渔歌在风中响起,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温暖,诗中的“渔歌风起白苹洲”不仅描绘了具体的景物,还表达了对渔民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最后一句“别岸又潮头”,则是对潮水变化的描述,既是自然现象的描绘,也可以看作是人生无常的象征。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融合了人情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月湿: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霜冷湿气,营造出冷清的氛围。
  2. 人睡矮篷秋:表现渔民在篷帐中安睡,传达出一种宁静生活。
  3. 惊觉夜深儿女梦:突显内心的惊慌与夜深人静的孤寂。
  4. 渔歌风起白苹洲:渔歌的悠扬声响与白苹洲的景致相结合,展现了自然的美好。
  5. 别岸又潮头:潮水的起伏象征着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霜月湿”和“人睡矮篷秋”,形成和谐的对称结构。
  • 意象:通过“霜月”、“渔歌”、“潮头”等意象,传达情感与景象的结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渔民夜晚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状态的思考,展现了人们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温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霜月:象征寒冷和孤寂。
  2. 矮篷:表现渔民的生活环境。
  3. 渔歌:象征着乡土气息与人间的温暖。
  4. 白苹洲:自然景观的代表,传达了宁静的美感。
  5. 潮头: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霜月湿”描绘了怎样的季节气候?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别岸”指的是什么?
    A. 远方的山 B. 另一边的岸边 C. 小船 D. 漁网

  3. 诗中的“渔歌”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哀伤 B. 喜悦 C. 乡愁 D. 寂寞

答案: 1.C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渔舟唱晚》(作者:王维) - 同样描绘了渔民生活的诗作。
  2. 《秋夕》(作者:杜牧) - 体现秋天的孤寂感。

诗词对比:

  1. 《静夜思》(李白) - 两首诗都在秋天的夜晚中,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的抒发。
  2. 《山居秋暝》(王维) - 表现了自然和人生活的和谐,亦有深刻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赵时行诗文集》

这些资料可以帮助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及其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