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杨三兄弟
作者: 徐贲 〔元代〕
怜君好兄弟,留宿喜相亲。
邻寺钟闻早,风窗烛剪频。
共倾今夜酒,同是异乡人。
莫谓相知少,交情久见真。
白话文翻译:
我怜惜你这样的好兄弟,今晚留宿在此真令人高兴。
邻寺的钟声早已传来,窗外的风频频吹动着烛光。
我们共饮今夜的美酒,都是外乡人。
不要以为我们相识不久,交情深厚才是真正的情谊。
注释:
- 怜君好兄弟:怜惜你这样的好兄弟,表达了对朋友的珍惜之情。
- 留宿:留宿,指在他人家中过夜。
- 邻寺:指邻近的寺庙。
- 钟闻早:钟声早已传来,表示已是夜深或清晨。
- 风窗烛剪频:窗外的风频繁地吹动着烛光,表现出夜晚的宁静和烛光的微弱。
- 共倾今夜酒:一起喝酒,表达友谊的温馨。
- 同是异乡人:同为外乡人,强调了彼此的相似境遇。
- 莫谓相知少:不要以为我们相知不久,表达出深厚的友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述兄弟般的友情和共同的外乡经历,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人际关系的真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贲,元代诗人,具体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情感和对友情的重视,风格上多表现出真挚和朴素。
创作背景:
《别杨三兄弟》写于徐贲与杨三兄弟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朋友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反映出元代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外乡生活的共鸣。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真挚的友情和对离别的感慨,开篇便以“怜君好兄弟”引入,直接表达了对朋友的珍惜。整首诗通过描述夜晚的情景,烛光在风中摇曳,营造了一种温馨而又略带伤感的氛围。诗中的“同是异乡人”更是将两人之间的共情加深,强调了身处异乡所带来的孤独感,使得朋友间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最后一句“交情久见真”更是点明了友情的深厚与真实,反映出即使相识不久,但只要心意相通,便能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在离别时尤为动人,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怜君好兄弟:表达对朋友的珍惜之情,直接称呼对方,亲切感十足。
- 留宿喜相亲:因留宿而感到亲近、愉悦,表明了友谊的温暖。
- 邻寺钟闻早:环境描写,钟声传来,营造出夜深的感觉,为离别增添了时光的无情。
- 风窗烛剪频: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夜晚的宁静与烛光的脆弱,象征着友情的珍贵。
- 共倾今夜酒:饮酒场景,代表着兄弟情谊的庆祝与分享。
- 同是异乡人:强调了彼此的共同处境,拉近了距离。
- 莫谓相知少:反驳世俗对相知时间的看法,强调真情不在于时间的长短。
- 交情久见真:总结全诗,强调深厚的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邻寺钟闻早,风窗烛剪频”,工整而富有韵味。
- 比喻:将友情比作酒,意在强调其醇厚与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友情的珍贵与真实,表达人际关系中情感的深刻与温暖,尤其在离别之际,更显得弥足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到来。
- 烛光:象征着温暖和生命的脆弱,暗示着友情的珍贵。
- 酒:象征着情谊的醇厚与欢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邻寺”的作用是什么? A. 提供背景音乐
B. 增强孤独感
C. 促进友情
D. 提供食物 -
“同是异乡人”这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A. 他们是亲兄弟
B. 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C. 他们都在异乡生活
D. 他们互相不认识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愉悦
C. 厌世
D. 绝望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by 王勃
- 《赠友人》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感伤与友情的珍惜,但在意象和情感深度上有所不同。
- 《赠友人》:李白的作品则更强调志向与理想,对比之下,徐贲的诗更显温情与细腻。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选集》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