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戏赠幼妓》

时间: 2025-01-19 22:00:34

眉小发初齐。

游戏偏宜。

唱歌频误拍频移。

掌上有风休试舞,怕逐花飞。

殢酒更娇痴。

款抱轻携。

晓寒深护绣帘垂。

烟里一丝金线柳,认做黄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戏赠幼妓
作者: 沈谦 〔明代〕

眉小发初齐。
游戏偏宜。
唱歌频误拍频移。
掌上有风休试舞,
怕逐花飞。

殢酒更娇痴。
款抱轻携。
晓寒深护绣帘垂。
烟里一丝金线柳,
认做黄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美丽与娇羞。她的眉毛纤细,头发刚刚齐整,正适合在嬉戏中欢笑。她唱歌时常因情绪而错过节拍,手掌微风轻拂,建议她不要轻易舞动,怕她被花瓣随风飘散。酒醉之后,她显得更加娇媚和痴迷,轻轻地拥抱着伴侣,仿佛在寒冷的清晨中,深深地护住垂下的绣帘。烟雾缭绕中,一缕金色的柳丝,竟让人误以为是黄鹂在鸣叫。


注释:

字词注释:

  • 眉小:形容女子的眉毛细长。
  • 发初齐:头发刚刚修整齐。
  • 偏宜:特别适合。
  • 频误拍频移:唱歌时常常出错,节拍不稳。
  • 掌上有风:形容手心有微风,暗示轻盈的动作。
  • 殢酒:指因饮酒而醉。
  • 款抱轻携:轻轻地拥抱和牵手。
  • 晓寒:清晨的寒冷。
  • 绣帘:绣花的帘子。
  • 烟里一丝金线柳:形容烟雾中透出金色的柳枝。
  • 认做黄鹂:把柳枝误认为黄鹂鸟。

典故解析: 此诗中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黄鹂”常象征春天的美好和欢快,柳树则是春天的象征,二者结合展示了春日的生机与青春的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娟秀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作者在与一位年轻女子嬉戏时所作,表现了对她的欣赏与爱慕,以及对青春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浪淘沙 戏赠幼妓》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年轻女子的娇媚与青春的活力。整首诗情感细腻,语言优美,意象丰富。诗的开篇以“眉小发初齐”引入,便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一位年轻女子正以她的青春气息吸引着作者的目光。接下来的“游戏偏宜”则体现了轻松愉快的氛围,女子的歌声却因情绪而“频误拍频移”,这不仅展现了她的可爱与单纯,也让人感受到一种青春的无邪与自由。

在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掌上有风休试舞,怕逐花飞”暗示了对女子的关心与珍惜,表现出一种温柔而细腻的情感。此时,酒醉的状态让女子更加娇媚,作者的“款抱轻携”则传达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感联系。最后的“烟里一丝金线柳,认做黄鹂”,则是以生动的意象结束,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女子的灵动,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轻松的语调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青春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眉小发初齐:描绘女子的外貌,强调她的年轻与清丽。
  2. 游戏偏宜:说明她适合在这愉快的氛围中玩耍。
  3. 唱歌频误拍频移:表现她的天真无邪,情感丰富。
  4. 掌上有风休试舞,怕逐花飞:表达对她的关心与保护,生怕她因舞蹈而失去自己的纯真。
  5. 殢酒更娇痴:酒醉后她变得更加娇媚,表现出一种醉意。
  6. 款抱轻携:体现了亲密关系,温柔的互动。
  7. 晓寒深护绣帘垂:描绘清晨的寒冷,增加了诗的温情。
  8. 烟里一丝金线柳,认做黄鹂:生动的意象,表现出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里一丝金线柳,认做黄鹂”,通过柳枝的金色与黄鹂鸟的形象进行比喻。
  • 拟人:将自然物象赋予人类的情感,如“怕逐花飞”展现了对女子的细腻关怀。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年轻女性的爱慕之情,以及对青春、生命的热爱,展现了明代文人对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小:象征青春的纯洁与美丽。
  • 晓寒:反映了一种清新而略显忧郁的情感。
  • 金线柳: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黄鹂:象征着快乐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年轻女子的眉毛怎样? A. 粗大
    B. 细小
    C. 不清晰

  2. 诗中提到女子唱歌时出现了什么情况? A. 歌声动听
    B. 频误拍频移
    C. 无法唱歌

  3. 诗中“掌上有风休试舞”的意思是什么? A. 劝她跳舞
    B. 关心她的安全
    C. 让她静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清平调》 李白
  • 《如梦令》 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清平调》与沈谦的《浪淘沙》都表现了对美女的赞美,但前者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而后者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细节与情感的温度。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