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顿消缘虑》
时间: 2025-01-06 15:35: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顿消缘虑
作者: 佚名 〔宋代〕
顿消缘虑。觉梦蝶劳生,鹑居蓬户。
饭蚁醯鸡,尘衫风帽,赢得百年虚度。
利如断霞残照,名若落花飞絮。
岂坚固。似风中秉烛,枝头垂露。
谁悟。独归去。收拾水云,高卧曹溪路。
竹外流泉,篱边丛菊,妆点野棠闲趣。
五柳槛前吟醉,一笑人间今古。
欲分付。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豁达态度,心中烦恼瞬间消失,仿佛如梦中蝴蝶般轻盈。诗人隐居于简陋的茅屋,日常饮食简单且随意,虽然过着平凡的生活,却也不以为苦,反而感慨人生虚度。名利如同断裂的晚霞,空中飞舞的落花,无法持久,何以坚固?就像风中摇曳的蜡烛,枝头的露水一样脆弱。谁能理解这份心境呢?我独自归去,整理心中的云水,悠然自得地高卧在曹溪的路上。竹外潺潺流泉,篱边丛生的菊花,妆点了我悠闲的生活。五柳旁的栏杆前,我醉吟高歌,笑看人间的今古变迁。想要传达些什么,却不禁感叹烟波浩渺,知音何在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顿消缘虑:瞬间消除了心中的烦恼。
- 梦蝶:比喻轻盈自在的生活状态。
- 鹑居蓬户:指居住在简陋的地方。
- 饭蚁醯鸡:形容简单的饮食。
- 虚度:白白度过,无所作为。
- 利如断霞残照:比喻名利的短暂和虚幻。
- 岂坚固:怎么可能长久呢?
- 高卧曹溪路:隐逸于自然之中。
典故解析:
- 曹溪:曹溪是中国著名的隐士道场,象征着隐逸和自然的生活。
- 五柳:指陶渊明,他以隐居生活著称,诗中提到的“五柳槛”反映了对陶渊明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佚名,宋代词人,虽无确切身份记载,但其作品流传广泛,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一个社会变迁、士人隐逸思想盛行的时代。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出对尘世名利的淡泊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喜迁莺·顿消缘虑》通过轻松自在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世俗名利的深刻思考。开篇即以“顿消缘虑”引入,立刻带出一种无忧无虑的境界,仿佛一切烦恼瞬间烟消云散。接着,诗人以梦中蝴蝶的形象来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展现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在描写生活的细节时,诗人以“饭蚁醯鸡”这样的简单饮食,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简朴的满足。这种平淡的生活并不令人沮丧,而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智慧。随后,诗人借用“利如断霞残照,名若落花飞絮”来形象地表述名利的短暂与虚无,进一步强化了对名利的冷漠态度。
整首词的情感在轻松与深邃之间游走,既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思。在结尾,诗人提到“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透出一种孤独与对知音的渴望,使整首词在悠然自得中又增添了一丝感伤,丰富了诗的情感层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顿消缘虑:开篇直接表明心境的转变,烦恼瞬间消失。
- 觉梦蝶劳生:通过梦幻的比喻,表达出对轻松自在生活的向往。
- 鹑居蓬户:描绘出隐居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 饭蚁醯鸡:生活的简单,反映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
- 利如断霞残照:用比喻强调名利的虚幻与短暂。
- 岂坚固:质疑名利的持久性,表现出对世俗的轻视。
- 似风中秉烛:比喻脆弱的存在,强调生活的无常。
- 谁悟:对理解自己内心的人感到孤独与无奈。
- 收拾水云,高卧曹溪路:向往自然与隐逸的生活方式。
- 竹外流泉,篱边丛菊:描绘了隐居生活的田园风光。
- 五柳槛前吟醉: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与追随。
- 欲分付:想要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 叹烟波渺渺,知音何处:感叹孤独与对知音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梦蝶”“利如断霞”等,增强了诗歌的意象美。
- 对仗:如“竹外流泉,篱边丛菊”,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拟人:借用自然景物表现情感,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淡泊,表达了追求内心平和与自由的情感。在隐逸的生活中,诗人寻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蝴蝶:象征自由与轻盈。
- 霞光:象征名利的短暂与虚无。
- 竹、菊:代表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水云:象征隐逸生活的洒脱与自在。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尚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展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顿消缘虑”所表达的意思是: A. 心情沉重
B. 突然释然
C. 生活烦恼 -
诗中提到“饭蚁醯鸡”,主要是为了强调: A. 生活的奢华
B. 生活的简朴
C. 生活的多样性 -
“知音何处”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财富
B. 朋友
C. 自由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诗人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而李白的《月下独酌》则更多地体现了对月光和孤独的感慨,虽然主题相近,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