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 立秋日柬顾立方》
时间: 2025-01-17 10:23: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迁莺 立秋日柬顾立方
作者: 杨芳灿 〔清代〕
琉璃窗牖。正纻衫初试,嫩凉盈袖。
一抹银云,三分璧月,酒醒黄昏时候。
尽开帘灭烛,揽不尽清晖盈手。
阑乾曲,只拈将抹丽,暗香偷嗅。
回首。空感旧。
沈李浮瓜,往事卿思否。
菡萏池塘,蟏蛸庭院,赢得而今僝僽。
相思无可寄,聊数遍暝钟清漏。
怊怅也,棱棱玉骨,共秋争瘦。
白话文翻译:
在琉璃窗户旁,正试穿新做的纺织衫,微凉的风透过袖口。
一抹银白的云彩,三分明亮的月光,酒意渐醒的黄昏时分。
我尽情地打开窗帘,熄灭蜡烛,却无法将那清辉揽入怀中。
在栏杆边的曲调中,我只轻拈那抹丽,暗香悄然嗅来。
回首往昔,空惹旧情。
那沈李与浮瓜的旧事,你可曾想起?
菡萏池塘与蟏蛸庭院,如今都已颓废成这样。
相思无处寄托,聊以数遍悠长的钟声与清漏。
怅惘啊,那清丽的身姿,竟在秋天的争斗中显得愈发瘦弱。
注释:
- 琉璃窗牖:指用琉璃制成的窗户,象征明亮和清晰。
- 纻衫:用纺织物制作的衬衣,表示新衣。
- 嫩凉盈袖:形容微风轻拂,凉意透过衣袖。
- 一抹银云:形容天际的云彩,如银色般轻柔。
- 三分璧月:指明亮的月光,象征清幽的夜晚。
- 阑乾曲:指栏杆边的曲调,传达一种柔和的音乐感。
- 沈李浮瓜:指秋季的水果,象征往日的美好记忆。
- 菡萏池塘:指荷花池塘,寓意着优雅和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芳灿,清代诗人,其诗风清丽脱俗,常以自然景色和细腻的情感为题材,展现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喜迁莺》写于立秋之际,正值季节更替时,诗人通过描绘秋日景致,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相思之苦的感慨。立秋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丰收和变化,诗人在此时回顾往事,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变迁。
诗歌鉴赏:
《喜迁莺》蕴含着浓厚的秋意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诗人在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新而略带忧伤的秋天场景。琉璃窗前,微凉的风轻轻拂过,透出一种恬静而优雅的氛围。诗人通过“酒醒黄昏”的意象,传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追忆。随着季节的转换,诗中隐含了对秋天的感慨,尤其是“怊怅也,棱棱玉骨,共秋争瘦”一句,展现了秋天的萧瑟和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全诗在抒情和描景之间取得了极好的平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琉璃窗牖,正纻衫初试,嫩凉盈袖:描绘清晨的宁静,窗外的微风使人感到清凉,暗示了生活的美好。
- 一抹银云,三分璧月,酒醒黄昏时候:酒意渐醒,夕阳西下,显现出一种惆怅和美好交织的时刻。
- 尽开帘灭烛,揽不尽清晖盈手:诗人试图拥抱光明,却无法将其完全捕捉,暗示着对过往美好的渴望与追忆。
- 回首,空感旧:回眸往事,感受到一种空虚与遗憾。
- 沈李浮瓜,往事卿思否:提问对方是否还记得往昔的美好,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思念。
- 菡萏池塘,蟏蛸庭院,赢得而今僝僽:描述了曾经美好的景象,如今却显得颓废,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衰败。
- 相思无可寄,聊数遍暝钟清漏:思念无处寄托,只能在钟声与时间的流逝中默默叹息。
- 怊怅也,棱棱玉骨,共秋争瘦:最终归结为对身材的无奈与对秋天的感伤,展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光”比喻清幽的夜晚,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暗香偷嗅”,使得香气仿佛具有生命,增加了情感的细腻度。
- 对仗:如“沈李浮瓜”,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音乐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宁静与清凉,表达了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主题围绕着相思与孤寂,展现出人在自然变迁中的脆弱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琉璃窗:象征明亮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 月光:代表清幽与思念。
- 荷花:象征着美好与纯洁。
- 秋天:象征着变化与凋零,带有忧伤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嫩凉盈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受?
A. 温暖
B. 清凉
C. 炎热 -
“怊怅也,棱棱玉骨,共秋争瘦”中的“秋”指的是什么?
A. 秋天的景色
B. 秋天的情感
C. 秋天的收获 -
诗人在诗中回忆往事,是出于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无所谓
答案:
- B. 清凉
- A. 秋天的景色
- B. 惆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月下独酌》相比,这首《喜迁莺》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月下独酌》则更显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特点,前者透出孤独与惆怅,后者则展现了洒脱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