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中秋》

时间: 2025-01-19 21:58:45

桂影到中秋。

旧地重游。

年年此夜一登楼。

壮志未酬空怅惘,逝水东流。

独自远凝眸。

客思悠悠。

故乡虽好归无由。

说与旁人浑不省,风动帘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中秋
桂影到中秋。旧地重游。年年此夜一登楼。壮志未酬空怅惘,逝水东流。独自远凝眸。客思悠悠。故乡虽好归无由。说与旁人浑不省,风动帘钩。

白话文翻译:

在中秋的夜晚,桂花的影子映照着夜空。再次来到旧地,年年在这个夜晚我都会登上楼台。壮志未能实现,心中空有怅惘,时光如流水般东逝。独自一人远眺,思绪如潮。故乡虽然美好,但却无缘回去。与旁人谈起这些,他们却全然不知,帘钩随风摇动。

注释:

  • 桂影:指桂花的影子,象征中秋的月亮和丰收的季节。
  • 重游:再次游览,表达了对旧地的怀念。
  • 壮志未酬:指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没有实现。
  • 逝水东流:比喻时间的流逝,无法挽回。
  • 客思: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 归无由:回家的路途没有可能,无法回归。
  • 帘钩:窗帘的钩子,这里象征着外界的变化和内心的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罗锦堂,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活跃于民国时期。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浪淘沙 中秋》创作于中秋节,正值团圆佳节,诗人通过旧地重游的情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理想未能实现的惆怅。这一时期,社会变革剧烈,诗人感受到时代的无常和个人理想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 中秋》,以中秋的桂影为引子,营造出一个充满思乡情感的氛围。诗人在旧地重游的背景下,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感慨。诗中“壮志未酬”,道出了许多游子心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尤其是“逝水东流”,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叹息,也反映了人们对人生短暂的无奈。诗人独自凝眸,思绪悠悠,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渴望。整首诗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又有对自身困境的苦涩反思,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桂影到中秋:中秋之夜,桂花的影子映照在地面,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 旧地重游:再次回到曾经熟悉的地方,唤起了许多旧日回忆。
  • 年年此夜一登楼:每年在这个夜晚,都会选择登楼,体现了诗人对传统的坚守。
  • 壮志未酬空怅惘:表达了对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与惆怅。
  • 逝水东流:比喻时间的无情流逝,强调人生的短暂。
  • 独自远凝眸:孤独的身影,远远凝视,反映出内心的孤独。
  • 客思悠悠:游子心中对故乡的思念绵延不绝。
  • 故乡虽好归无由:虽然故乡美好,但自己却无缘回去,充满无奈。
  • 说与旁人浑不省:向他人倾诉时,他们却完全不明白。
  • 风动帘钩:窗帘随风而动,象征着外界的变动和内心的孤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逝水”,强调其不可逆转。
  • 对仗:如“故乡虽好归无由”与“说与旁人浑不省”,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达。
  • 拟人:帘钩随风而动,赋予物象以情感,增强了孤独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中秋的节日背景,表达了游子在佳节时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理想未能实现的无奈,展现了人与时间、人与故乡之间的深刻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桂影:象征团圆、丰收和美好的祝愿。
  • 旧地:代表着过去的美好时光和回忆。
  • 楼台: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 帘钩:象征着人与外界的隔阂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春节
    • B. 中秋
    • C. 端午
    • D. 元宵
  2. “壮志未酬空怅惘”中“壮志”指的是什么?

    • A. 对故乡的思念
    • B. 年轻时的理想
    • C. 对节日的期待
    • D. 个人的财富
  3. 诗人为何说“故乡虽好归无由”?

    • A. 因为他已经离开故乡
    • B. 因为他对故乡没有感情
    • C. 因为他无法回去故乡
    • D. 因为故乡变得不美了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罗锦堂的《浪淘沙 中秋》更强调个人的孤独与理想未酬的情感,而苏轼则更多体现了对月光的赞美与对团圆的渴望。两者都在中秋的背景下,展现了对故乡和理想的思考,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