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读易》

时间: 2025-01-06 13:13:52

伏义三十余万岁,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安得名山处处藏!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日读易
陆游 〔宋代〕

伏义三十余万岁,
传者太山一毫芒。
春秋虽自鲁麟绝,
礼乐盖先秦火亡。
孟轲财能道封建,
孔子已不言鸿荒。
於虖易学幸未泯,
安得名山处处藏!

白话文翻译

元日读易
陆游 〔宋代〕

伏义已经有三十多万年的历史,
传承者如同泰山上的一根毫毛。
春秋时期虽然已经是鲁国的麟凤绝迹,
但礼乐文化却在先秦时期如同烈火般消亡。
孟子虽有才能却只能讲述封建之道,
而孔子已经不再谈论那些荒唐的事情。
然而,易学幸好尚未消亡,
怎么能让名山大川处处藏匿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伏义:传说中的古代圣王,易经的创始人。
  • 毫芒:形容微小的东西,这里指代易经的传承者。
  • 春秋:指春秋时期,历史上鲁国的一个阶段。
  • 礼乐:指儒家提倡的礼节与音乐,文化的象征。
  • 孟轲:即孟子,儒家学派重要人物。
  • 鸿荒:泛指无边无际的荒野或无意义的事情。
  • 易学:指《易经》及其相关的学问。

典故解析

  • 伏义:在传说中,伏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象征着智慧与哲学。
  • 孔子孟子:两位著名的儒家思想家,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与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诗人和爱国志士。他一生撰写了大量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爱国情怀,也有细腻的个人情感。陆游在历史上以其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旦,寓意新年新气象,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特别是易学的珍视与思考,反映了他对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的关注。

诗歌鉴赏

《元日读易》是一首富有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古诗,表达了陆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诗中通过提及伏义、孔子、孟子等历史人物,展现了文化传承的脉络与深远影响。诗的开头提到伏义的悠久历史,表明了易学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但随即引入春秋时期的鲁国衰落,暗示了文化的衰退与变迁。陆游通过对比孟子与孔子的思想,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特别是对封建思想的批判。

诗中后半部分的“於虖易学幸未泯”,则是对易学的肯定,表现了作者对文化传承的希望与坚持。结尾的“安得名山处处藏”更是发出了对文化传承的呼唤,隐含着陆游希望在新时代中重振传统文化的愿望。

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深厚,既有历史的沉重感,也有文化的希望感,展示了陆游作为一个诗人的智慧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伏义三十余万岁”:强调伏义的悠久,象征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 “传者太山一毫芒”:传承者虽微小,但其价值如泰山般重要。
  • “春秋虽自鲁麟绝”:鲁国的辉煌已不复存在,暗示文化的衰落。
  • “礼乐盖先秦火亡”:礼乐文化在先秦时期已消亡,唤起对文化遗失的感慨。
  • “孟轲财能道封建”:孟子的思想被封建体制束缚,未能完全发挥。
  • “孔子已不言鸿荒”:孔子的伟大思想在动荡中失声,反映了历史的无奈。
  • “於虖易学幸未泯”:易学尚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希望。
  • “安得名山处处藏!”:呼吁在新的时代中,传统文化应被重视与传承。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诗歌形式美观,如“伏义”和“传者”之间的对比。
  • 比喻:将传承者比作泰山的一毫芒,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重要性。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诗的气势,表达历史的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文化的传承与衰落展开,表现了陆游对易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关注,反映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伏义:象征智慧与文化的源头。
  • 太山:象征文化的根基与重要性。
  • 春秋:历史的象征,代表文化的变迁。
  • 礼乐:文化的核心部分,体现了儒家思想。
  • 名山:象征着文化的高峰与传承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陆游的《元日读易》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爱情的思考
    B. 对文化传承的关注
    C. 对自然的赞美

  2. “安得名山处处藏”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山川的热爱
    B. 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希望
    C. 对时局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伏义象征着什么?
    A. 诗歌的韵律
    B. 文化的源头与智慧
    C. 诗人的情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感慨。
  •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在动荡时代对文化与国家的担忧。

诗词对比

  • 陆游的《元日读易》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涉及到历史与文化,但陆游更多关注文化的传承,王维则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陆游集》:收录了陆游的主要诗作与散文,了解其思想与风格的好资料。
  • 《中国古代文化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解读,有助于理解诗中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