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时间: 2025-01-19 15:53: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苑宜春望,宫池柳色轻。
低昂含晓景,萦转带新晴。
似盖芳初合,如丝荫渐成。
依依连水暗,袅袅出墙明。
虽以阳和发,能令旅思生。
他时花满路,从此接迁莺。
白话文翻译:
在小园中,春意盎然,我眺望着宫池边的柳树,轻柔的绿意随风摇曳。晨曦微露,景色低昂而明亮,阳光透过新晴的天空,洒下温暖。柳树仿佛刚刚吐出新芽,如同初绽的花朵,细密的阴影渐渐形成。柳枝依依,与水面交相辉映,轻柔的柳条从墙外轻轻飘出。虽然春阳温暖而明媚,却也触发了我心中的思乡情绪。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天,满路的花朵将会吸引迁徙的黄莺再次归来。
注释:
- 小苑:指小型的园林,通常用于皇宫或贵族的私家花园。
- 宜春:春天的气候宜人,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 宫池:指宫中用来养鱼或作为景观的池塘。
- 含晓景:晨曦中的景象,带有清新的气息。
- 阳和:春天温暖的阳光,带来生机。
- 旅思:游子的思乡之情。
- 迁莺:指燕子等候鸟的迁徙,象征春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位,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写景抒情的诗作而知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在春天的温暖阳光下,诗人身处小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因而生发出思乡的情感。这首诗既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也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春天的气息与个人情感紧密结合。全诗以“春”为主题,描绘了小苑中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春日的生机与活力。
首联“宜春望”便传达出一种期盼与愉悦,小苑春天的美好在眼前展现。接着,诗人通过“宫池柳色轻”勾勒出柳树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画面,读者仿佛可以感受到那份轻柔与温暖。接下来的描写则充满了动态之美,晨曦中的景色变化多端,既有低沉的宁静,又有昂扬的希望,展现了春天晨景的多样性。
中间部分,诗人以“似盖芳初合,如丝荫渐成”描绘了春天的生机,柳树的绿意如同蓓蕾初放,逐渐形成阴影,暗示着生命的复苏。接下来的“依依连水暗,袅袅出墙明”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清新,水面与墙外的柳枝交相辉映,形成了美丽的春日画面。
最后两句回归于个人情感,虽然春天的阳光带来了温暖,却也让游子倍感思乡。未来的某一天,满路的花朵与迁徙的黄莺,将寄托着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情景交融,画面感极强,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苑宜春望: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 宫池柳色轻:引出宫池边的柳树,表现出春天的轻盈。
- 低昂含晓景:晨光中,景色既有低沉的宁静,也有昂扬的希望。
- 萦转带新晴:春雨过后的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新生的气息。
- 似盖芳初合:柳树的绿意如同刚刚绽放的花朵,生机盎然。
- 如丝荫渐成:柳树的阴影渐渐形成,暗示着生命的复苏。
- 依依连水暗:柳枝与水面相连,形成美丽的画面。
- 袅袅出墙明:柳条轻柔地从墙外伸出,增添了春日的柔美。
- 虽以阳和发:春天的阳光虽好,却引发了思乡情绪。
- 能令旅思生:阳光的温暖让游子的思乡之情愈发明显。
- 他时花满路:未来的某一天,满路的花朵让人向往。
- 从此接迁莺:迁徙的黄莺将再度归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似盖芳初合”,将柳和花朵做比喻,展现春天的生机。
- 拟人:“袅袅出墙明”,赋予柳条以生命,增加了生动感。
- 对仗:如“低昂含晓景,萦转带新晴”,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思乡之情,展示了自然与人情的和谐交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苑:象征宁静与私密的空间,代表着诗人内心的安宁。
- 宫池:宫廷的象征,反映了唐代的繁华与奢华。
- 柳色:春天的象征,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晓景:晨曦中的景象,代表新生与希望。
- 阳和:春天的阳光,象征温暖和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宫池”主要指什么? a) 湖泊
b) 宫廷的池塘
c) 私人花园 -
“依依连水暗”中的“依依”指的是什么? a) 柳枝的柔美
b) 游子的思乡
c) 晨曦的光影 -
诗中描绘的春天带给诗人的心情是? a) 悲伤
b) 思乡
c) 兴奋
答案:
- b) 宫廷的池塘
- a) 柳枝的柔美
- b) 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反映了战乱中的忧愁与无奈。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自然的变化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对友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