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8:59: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感 其一 ——陈敬 〔清代〕
大地风霜催岁暮,
碧天星斗淡凉宵。
千家砧杵声哀怨,
一室篝镫影寂寥。
壁下吟虫何唧唧,
枥中鸣马更萧萧。
遥知长胜幽燕将,
偃月榆林正射雕。
白话文翻译
大地的风霜催促着岁月的结束,
碧蓝的天空下星斗点缀着这淡凉的夜晚。
千家万户中传来砧杵的哀怨声,
一间屋子里篝火照耀下的影子显得格外寂寥。
墙角的吟虫在低声唧唧作响,
马厩里的马鸣声更显得凄凉。
远远知道长胜的幽燕已将到来,
偃月榆林中正好射出雕翎。
注释
- 风霜:指寒冷的天气,象征冬天的来临。
- 岁暮:指年末,岁月的结束。
- 砧杵:砧板和杵,象征着家务劳动,反映了平民生活的艰辛。
- 篝镫:指用篝火和油灯照明,象征家庭的团聚与温暖。
- 吟虫:鸣叫的虫子,常用以渲染秋天的氛围。
- 幽燕:指燕子,象征着温暖的南方,隐喻归来的希望。
- 偃月榆林:榆树林,月亮的倒影,意境优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敬,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主要以其诗作见长。其诗风多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秋季,正值岁末,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的深思。
诗歌鉴赏
《秋感 其一》是一首充满浓厚秋意的古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孤寂与时光的流逝展现得淋漓尽致。首联“大地风霜催岁暮,碧天星斗淡凉宵”以自然景象开篇,描绘了秋天的寒意和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下来的“千家砧杵声哀怨,一室篝镫影寂寥”则转向人间,砧杵声传达出家庭生活的辛劳与哀怨,而篝火映照下的影子则增添了几分孤独感,突显了人们在这寂静夜晚中的思索与感伤。
“壁下吟虫何唧唧,枥中鸣马更萧萧”以虫鸣与马鸣作为背景音,前者轻柔而细腻,后者则显得沉重而苍凉,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氛围。最后两句“遥知长胜幽燕将,偃月榆林正射雕”,通过对未来的展望,给人一种希望的感觉,尽管现实是孤独的,但远方依然有期待和归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首诗运用简洁而深刻的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还深刻反映了人们的内心情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地风霜催岁暮:描述了秋冬交替,寒冷的风霜让人感受到岁末的逼近。
- 碧天星斗淡凉宵:描绘了清澈的夜空和稀疏的星星,传达出凉爽的夜晚。
- 千家砧杵声哀怨:砧杵声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传达出家庭的辛劳与哀怨情感。
- 一室篝镫影寂寥:篝火照亮房间,影子映衬出孤独的氛围。
- 壁下吟虫何唧唧:吟虫低声鸣叫,增添了秋夜的静谧感。
- 枥中鸣马更萧萧:马的鸣声显得更加凄凉,增强了孤独的情绪。
- 遥知长胜幽燕将:预示着未来的希望,长胜的幽燕将带来温暖。
- 偃月榆林正射雕:美丽的意象,象征着理想与目标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岁末比作大地的风霜,形象生动。
- 拟人:吟虫与马鸣被赋予情感,使其更具表现力。
- 对仗:如“千家砧杵声哀怨,一室篝镫影寂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霜:象征岁月的无情与寒冷,蕴含着生命的无常。
- 砧杵:代表家庭生活的劳作,体现人们的辛勤与无奈。
- 篝镫:象征家庭的温暖与团聚,反映人们对亲情的渴望。
- 吟虫:传递出秋天的孤寂与静谧,增添诗的情感层次。
- 幽燕:象征归来的希望,传达出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此诗主要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砧杵声”象征着什么?
- A. 家庭的团聚
- B. 劳动的艰辛
- C. 自然的宁静
- D. 未来的希望
-
诗中的“幽燕”是什么象征?
- A. 失落
- B. 归来的希望
- C. 冷漠
- D. 忧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陈敬的《秋感 其一》在情感上更为浓烈,描绘的场景更为细腻与丰富,而李白的作品则显得更为简洁明了,情感上更倾向于思乡之情。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清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