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

时间: 2025-01-04 11:08:02

年衰岁晚有谁从,井臼无人伴敬通。

当户秋山横积翠,拥阶霜叶委残红。

倦游自笑裘先敝,赴敌谁知甲已衷。

看取功名垂竹帛,不须咄咄更书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人
江端本 〔宋代〕
年衰岁晚有谁从,
井臼无人伴敬通。
当户秋山横积翠,
拥阶霜叶委残红。
倦游自笑裘先敝,
赴敌谁知甲已衷。
看取功名垂竹帛,
不须咄咄更书空。

白话文翻译

随着年岁渐衰,谁还会陪伴我,
井边和臼旁,无人来通敬的问候。
在门前,秋山翠绿积聚,
台阶上,霜叶凌乱,残红飘落。
游历疲惫,自己嘲笑旧裘已破,
出征之时,谁又知我盔甲已心伤。
看那功名荣华,终究挂于竹帛,
不必再争辩,空谈岂能再书写?

注释

  • 年衰:年龄渐老。
  • 敬通:恭敬地来往,交往。
  • 当户:在门前。
  • 拥阶:堆积在台阶上。
  • 倦游:疲倦的游历。
  • :皮衣,借指旧衣服。
  • 赴敌:出征战斗。
  • 甲已衷:盔甲已心伤,指战斗的疲惫和伤痛。
  • 竹帛:古代书籍的材料,比喻功名和记载。

典故解析

“功名垂竹帛”出自《史记》,意指功名的记载会在历史上流传,竹帛是古代书写材料。诗中反思功名与人生,表达对名利的淡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江端本,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年老之际,正值岁末,情感上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在孤独与对往昔的追忆中,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送人》是江端本的一首深刻的抒情诗,借送别之际,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名利的反思。在诗中,作者以“年衰岁晚”开篇,直接点出年岁渐长所带来的孤独感和对往昔友谊的怀念。接着,通过“井臼无人伴敬通”表现出身边人际关系的淡薄,突显了个人的孤寂。

在自然描写上,诗人通过“当户秋山横积翠,拥阶霜叶委残红”展现出秋天的凋零与美丽,似乎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无奈。在“倦游自笑裘先敝”中,诗人自嘲旧衣已破,表现出对自身已无斗志的自嘲,暗示着人生旅途的疲惫与无奈。

“赴敌谁知甲已衷”,则是将个人的身世与战斗的勇气结合,表达出诗人在面对人生的困境时,也常常感到无力和伤痛。最后两句“看取功名垂竹帛,不须咄咄更书空”,更是诗人对名利的淡泊,强调了功名的虚无与历史的无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年衰岁晚有谁从:年纪大了,岁末时光,身边还有谁陪伴?
    • 井臼无人伴敬通:井边和臼旁,谁来和我交谈?
    • 当户秋山横积翠:在门前,秋天的山峦绿意盎然。
    • 拥阶霜叶委残红:台阶上,霜打过的叶子零落,残红飘散。
    • 倦游自笑裘先敝:疲倦的游历中,自己嘲笑旧衣已破。
    • 赴敌谁知甲已衷:出征的路上,谁知道我内心的伤痛?
    • 看取功名垂竹帛:看那功名,终究只是挂在史册上。
    • 不须咄咄更书空:不必再争辩空谈的无用。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倦游自笑”和“赴敌谁知”,前后呼应,增强情感。
    • 比喻:将衣服的破旧比作人生的疲惫,形象生动。
  3.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围绕着人生的孤独与对功名的冷静反思,表现出对世事的淡泊与无奈。

意象分析

  • 秋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沉重。
  • 霜叶:暗示生命的脆弱与凋零。
  • :象征战斗与内心的挣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年衰岁晚”,作者在表达什么情感?

    • A. 年轻的活力
    • B. 对孤独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希望
  2. “看取功名垂竹帛”中的“竹帛”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和帛布
    • B. 历史记录
    • C. 财富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送别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对亲友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江端本与李白的送别诗,前者更沉重,后者更豪情万丈,体现了不同的个性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白与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