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常年二月已清明,今年清明三月中。
寄语寻春携酒客,桃花虽歇有东风。
白话文翻译:
常年二月已经是清明节了,而今年的清明节却是在三月中旬。
我想对那些寻找春天的饮酒客们说,尽管桃花已经凋谢,但东风依然存在。
注释:
- 常年:指每年,常态。
- 清明:指清明节,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四月初。
- 寄语:寄托言语,向他人表达。
- 寻春:寻找春天的气息。
- 携酒客:带着酒的朋友。
- 桃花:桃树的花,象征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春的来临。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既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踏青赏春的时节。桃花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春天的美丽与短暂,东风则是春天的象征,带来温暖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同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正值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明节的时令,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思考。诗中提到“常年二月已清明”,显然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春天的到来似乎总是稍稍迟到。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寄语”这个表达,显得既亲切又富有情感,仿佛在与朋友对话,邀请他们共同感受春天的气息。
接着,诗人提到桃花的凋谢,似乎在感叹春天的短暂与美好。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失落,反而以“东风”作为春天的代表,强调了春天依然存在的美好,尽管桃花已歇,这种对比让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既有对春天的珍惜,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整体而言,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描写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常年二月已清明:说明每年清明节的时间,暗示时间的流逝。
- 今年清明三月中:今年的清明节在三月,显得不同寻常。
- 寄语寻春携酒客:诗人向寻找春天的朋友们发出邀请。
- 桃花虽歇有东风:尽管桃花凋谢,但春风依然存在,象征着春天的继续。
修辞手法:
- 对比:桃花的凋谢与东风的存在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生动的形象。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思念与珍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短暂。
- 东风: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常年二月已清明”这句中的“常年”是什么意思?
- A. 每年
- B. 每天
- C. 每月
-
诗中提到的“桃花虽歇”意味着什么?
- A. 桃花盛开
- B. 桃花凋谢
- C. 桃花即将开放
-
“东风”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可以将李同芳的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前者表现的是春天的细腻情感,后者则通过壮丽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悟。两者在意象使用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中国古诗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赏析》
- 《李同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