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经台》

时间: 2025-01-01 14:10:59

千古鸿文归选手,危楼百尺昔传萧。

偶来净域分经卷,又见高台接斗杓。

贝叶一编参上座,烟花三月话南朝。

祇今古寺空山里,梵呗钟声自暮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古鸿文归选手,
危楼百尺昔传萧。
偶来净域分经卷,
又见高台接斗杓。
贝叶一编参上座,
烟花三月话南朝。
祇今古寺空山里,
梵呗钟声自暮朝。

白话文翻译

古往今来的伟大文献都归于有才之士,而那些高楼大厦里曾经传唱的乐曲也都成了往事。我偶尔来到这清净的地方,翻阅经典的经卷,又看到高台与斗杓相接。贝叶经书一卷卷地安放在上座,春暖花开的三月里,我与人谈论南朝的往事。如今这古老的寺庙静静地坐落在空山之间,梵音和钟声在黄昏与清晨交融回响。

注释

  • 鸿文:指伟大的文献或文章。
  • 选手:指有才华的人,能对古文进行研究的人。
  • 危楼:高耸的楼阁。
  • 净域:指清净的环境。
  • 分经卷:翻阅经典书籍。
  • 斗杓:古代天文学用具,形似斗和杓,可以引申为天文现象。
  • 贝叶:古代用贝壳或树叶制成的书籍。
  • 南朝:指中国历史上南朝时期(420-589年)。
  • 梵呗:佛教的颂唱或咏唱。
  • 暮朝:指黄昏与清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葆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有关他的资料主要通过诗歌传世。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现对山水、古寺和文化的向往与思考。

创作背景

《分经台》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古典文化的传承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清净环境和历史典故,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历史的怀念。作品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追求与反思。

诗歌鉴赏

《分经台》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诗人在其中通过描绘古代的伟大文献和清净的环境,表达了对古文化的敬仰与追忆。开篇提到“千古鸿文归选手”,不仅展现了文人对历史文献的重视,也暗含了对当代文人的期待。接着,诗人描绘了昔日高楼传唱的乐曲,仿佛在回忆曾经繁盛的文化景象。然后,诗人偶然来到一个清净的地方,翻阅经典,经卷的分开象征了知识的传承和交流。高台与斗杓的结合,暗示着人与天地的联系,体现了人对宇宙的思考。

而后,贝叶经书的提及,表明了文化的载体与传播,春暖花开谈论南朝,展现了人与历史的对话。最后一句“祇今古寺空山里,梵呗钟声自暮朝”,则以宁静的寺庙和悠扬的钟声,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传达出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当下清净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古鸿文归选手:历史上伟大的文献都归于有才能的人。
  2. 危楼百尺昔传萧:曾经高耸的楼阁中传唱的乐曲,如今显得遥远。
  3. 偶来净域分经卷:偶尔来到这个清净的地方,翻阅经典书籍。
  4. 又见高台接斗杓:又看到高台与天文器具相接,暗示人与宇宙的关系。
  5. 贝叶一编参上座:贝叶经书一卷卷地被安放在上座,象征对知识的重视。
  6. 烟花三月话南朝:在春暖花开的三月,谈论南朝的历史。
  7. 祇今古寺空山里:如今这古老的寺庙静静地坐落在空山之间。
  8. 梵呗钟声自暮朝:佛教的颂唱与钟声在黄昏与清晨交融,表现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危楼百尺,昔传萧”,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贝叶和经卷象征着文化的积累与传承。
  • 比喻:高台与斗杓的结合,比喻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古文化的思考与怀念,表达了对历史传承的敬仰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文人对文化的追求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古文:象征文化的深度与历史的积淀。
  • 净域:象征清净、和谐的环境,反映内心的宁静。
  • 斗杓:象征天文学与自然的关系,表达对宇宙的思考。
  • 贝叶:古代书籍的象征,体现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古鸿文”指的是什么? A. 现代文献
    B. 伟大的古代文献
    C. 当前流行的文化

  2. “危楼百尺”描述的是什么? A. 一座矮楼
    B. 高耸的楼阁
    C. 一座废弃的建筑

  3.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现代生活的向往
    B. 对古代文化的怀念与敬仰
    C. 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分经台》和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但《分经台》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而《登高》则强调人生的无常与悲伤。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宁静优雅,后者则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