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
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
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许多人心灵向往的归宿,似乎在翠微山上找到了宁静的地方。猿猴展读经典,似乎有了智慧,虎听法讲,明白了真理。泉水注入梦中的城池,霞光照耀着侍卫的衣服。至于那深奥的玄机,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何不随心而自然地去感悟呢?
注释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这里象征着清静的道场或心灵的归处。
- 猿:猿猴,灵长类动物,这里用作比喻,表示有智慧的生灵。
- 虎:老虎,象征威猛与力量,听法则暗喻明悟。
- 泉注:泉水流入,这里指泉水滋润了梦中的城市。
- 霞生:霞光照耀,象征美好的景象或状态。
- 玄机:深奥的道理,无法用常规的学习去掌握。
- 无机:没有固定的形式,强调自然、随意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体现道教和禅宗思想,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那个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隐居之愿,李洞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心灵自由的追求和对宇宙奥秘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洞的《寄翠微无可上人》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向往。首联“远近众心归,居然占翠微”指出众人对理想境地的追求,翠微山象征着清静与解脱,反映出人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展经猿识字,听法虎知非”,通过猿猴和老虎的形象,展现了动物的智慧与法理的领悟,象征着在自然中也能体悟到人生真理。
“泉注城池梦,霞生侍卫衣”则用泉水和霞光的意象,描绘了梦境般的美好场景,暗示着心灵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一句“玄机不可学,何似总无机”则是对深奥道理的反思,强调一些真理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是要顺其自然,心中无拘无束,从而自然而然地领悟。
整首诗意蕴深远,既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深刻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内心与宇宙关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传达了人们心灵的归属与向往,翠微山是众人理想中的栖息地。
- 第二联通过猿猴与老虎的比喻,表现了在自然中也能获得智慧与启迪。
- 第三联描绘了梦境中的美好画面,泉水滋润着城池,霞光如衣,展现了宁静与和谐美。
- 第四联总结了诗的中心思想,强调深奥的道理不在于学习,而在于一种自然的领悟过程。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猿猴和老虎比作智慧与领悟的象征。
- 对仗:诗句的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感。
- 意象:泉水、霞光等自然意象,富含哲理与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宁静,通过对理想境地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强调心灵的自然和随性。
意象分析
- 翠微:象征理想的栖息地,代表了人们向往的宁静。
- 猿与虎:分别象征智慧与领悟,体现了自然中的哲理。
- 泉水:象征生命和滋养,带来梦中的美好。
- 霞光:象征美好与希望,给予人们灵感与启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微”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青翠的山峰
- C. 一种动物
-
诗中提到的“猿”和“虎”分别象征什么?
- A. 力量和智慧
- B. 智慧和领悟
- C. 和平与安宁
-
诗的最后一句强调了什么?
- A. 学习的重要性
- B. 自然领悟的价值
- C. 理想生活的追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 孟浩然的《春晓》:展现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体现了对理想、自由的追求,且具有强烈的个性。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现人生哲理,具有不同的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李洞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