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令(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旧)》
时间: 2025-01-19 19:53: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雨中花令(吴兴道中,颇厌行役,作此曲寄武林交旧)
山雨细泉生幽谷,水满平田。
雪茧红蚕熟后,黄云陇麦秋间。
武陵烟暖,数声鸡犬,别是山川。
嗟老去倦游踪迹,长恨华颠。
行尽吴头楚尾,空惭万壑千岩。
不如休也,一庵归去,依旧云山。
白话文翻译:
在细雨中,山泉在幽谷中流淌,平田里水分充盈。
雪茧和红蚕在成熟之后,秋天的黄云与麦田交织。
武陵的烟雾温暖,几声鸡犬相闻,别有一番山川景致。
唉,年纪渐长,游历的踪迹让我感到疲倦,常常惋惜那华丽的巅峰。
走过吴地和楚地,心中却空惭愧于万千山川。
不如就此停下,回到一庵,依然享受这云山的宁静。
注释:
- 细泉:细小的泉水。
- 雪茧:指蚕茧,通常在冬季成熟。
- 黄云:秋天的云彩,给人一种丰收的感觉。
- 武陵:指武陵地区,传说中的桃花源之地,象征着美好和宁静。
- 倦游:指疲惫的旅行,游历多了,产生厌倦感。
- 华颠:华丽的高峰,象征着人生的辉煌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景翔,号竹隐,宋代诗人,以词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他的诗词常反映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尤其在行旅和归隐之间的抉择中表现出独特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行旅途中,表达了他对行役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经历了世事的纷扰后,诗人渴望归隐于山水之间,享受那份宁静与安逸。
诗歌鉴赏:
《雨中花令》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情怀的词作。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勾勒出雨中山水的清幽景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思考。开头部分通过“山雨细泉生幽谷,水满平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接着,诗人提到“雪茧红蚕熟后,黄云陇麦秋间”,在这里,诗人通过对秋天的描绘,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表现出四季更替与生命的轮回。尤其是“武陵烟暖,数声鸡犬”,诗人通过细微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归属感与宁静的心态,仿佛置身于桃花源般的理想故乡。
后半部分,诗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游历,感到倦累和无奈。“嗟老去倦游踪迹,长恨华颠”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辉煌过往的惋惜。最后,诗人选择归隐,强调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人生感悟相结合,使人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雨细泉生幽谷:描绘了山中细雨滋润着幽静的山谷,生机盎然的景象。
- 水满平田:平坦的田野灌满了水,象征着丰收的希望。
- 雪茧红蚕熟后:雪茧与红蚕的成熟,暗示着生活的繁忙与变化。
- 黄云陇麦秋间:秋天的麦田与黄云交融,体现出一种丰收的喜悦。
- 武陵烟暖,数声鸡犬:武陵地区的温暖烟气与鸡犬之声,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乡村生活。
- 嗟老去倦游踪迹:年华渐逝,游历的疲倦让人感到无奈。
- 长恨华颠:对曾经辉煌的追忆与惋惜。
- 行尽吴头楚尾:走遍了吴地与楚地,心中却觉得空虚。
- 空惭万壑千岩:面对壮丽的山川,感到自愧不如。
- 不如休也,一庵归去:不如停下脚步,选择归隐于一处庵堂。
- 依旧云山:回归于云山之间,享受那份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雪茧红蚕”,以自然现象比喻人生的阶段。
- 对仗:如“行尽吴头楚尾”,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数声鸡犬”,生动形象地描绘生活场景。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雨:象征着生命的滋养与希望。
- 细泉:代表细腻的生活与自然的温柔。
- 黄云:寓意丰收与秋天的宁静。
- 武陵:象征理想的归宿与自然的和谐。
- 鸡犬:生活的安宁与幸福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武陵”象征着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理想的归宿
- C. 诗人的故乡
-
“嗟老去倦游踪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 A. 青春的流逝
- B. 旅途的乐趣
- C. 生活的繁忙
-
诗中的“雪茧红蚕”指的是什么?
- A. 鱼类
- B. 蚕茧
- C. 花卉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经典作品,描绘理想的世外桃源。
- 《静夜思》:李白的名作,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宁静的感受。
诗词对比:
- 对比周紫芝的《雨中花令》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但周紫芝更多表现出对人生的反思与归隐的决心,而陶渊明则强调了理想生活的美好与安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风格及其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