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临淮故里》

时间: 2025-01-01 17:29:51

交游昔岁已凋零,第宅今来亦变更。

旧庙荒凉时飨绝,

诸孙饥冻一官成。

五湖竟负他年志,百战空垂异代名。

荣盛几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临淮故里
作者: 韩偓 〔唐代〕

交游昔岁已凋零,
第宅今来亦变更。
旧庙荒凉时飨绝,
诸孙饥冻一官成。
五湖竟负他年志,
百战空垂异代名。
荣盛几何流落久,
遣人襟抱薄浮生。


白话文翻译:

交游的旧友早已凋零,如今的家宅也变得陌生。旧时的庙宇荒凉,供奉的祭品早已断绝,后代的子孙们为饥寒而困苦,连一官之职也难以维持。五湖四海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纵然经历百战,却只留下了不同朝代的名声。荣华盛世又有多少,终究流落已久,只能淡然面对这薄薄的浮生。


注释:

  • 交游:交往的朋友。
  • 凋零:衰败、消失。
  • 第宅:家宅、住宅。
  • 荒凉:冷清、荒废。
  • 时飨绝:供奉的祭品已经断绝。
  • 诸孙:后代的子孙。
  • 饥冻:饥饿与寒冷。
  • 五湖:泛指四海、全国。
  • :辜负、未能实现。
  • 异代名:不同朝代的名声。
  • 荣盛:繁荣和兴盛。
  • 流落:流亡、失落。
  • 遣人襟抱:寄托于人的情怀与心境。
  • 薄浮生:短暂的生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偓(约792年-约866年),字少微,唐代诗人,生于今安徽省。他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擅长描写人情世态和自然景观,尤其擅长五言绝句和律诗。

创作背景:

《过临淮故里》写于作者回乡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昔日繁华的感慨。诗中流露出诗人对人事变迁、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悲伤。


诗歌鉴赏:

《过临淮故里》通过对故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开篇两句“交游昔岁已凋零,第宅今来亦变更”直入主题,揭示了友情的消逝与家园的变迁,给人一种时光流转的无情感受。接下来的“旧庙荒凉时飨绝”则进一步刻画了故乡的荒凉,旧时的庙宇如今已无祭品,象征着人们对神灵的信仰与依靠的丧失。

“诸孙饥冻一官成”句中,诗人不仅表现了对后代的关心,也隐含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表现出时代的艰辛与无奈。接着“五湖竟负他年志,百战空垂异代名”进一步强调了理想与现实的背离,曾经的壮志未能实现,留下的只是历史的遗憾。

最后两句“荣盛几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以哲理的视角总结全诗,承认荣华富贵如梦似幻,最终归于沉寂。诗人用深邃的情感与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生命的脆弱,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交游的朋友已经消失,昔日的家宅也今非昔比,表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感伤。
  • 第二联:庙宇的荒凉和子孙的困苦,揭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社会问题。
  • 第三联:五湖四海的志向落空,百战的名声无法延续,表现出对个人理想未能实现的失落。
  • 第四联:对荣华富贵的思考,承认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的淡泊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凋零,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隐喻:以“庙宇”象征信仰与依靠的失落,以“荣盛”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对仗,使诗歌更加工整,韵律感增强。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乡抒怀,表现了对故乡变迁的感慨、对旧友离去的惋惜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流露出诗人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哲学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故里:象征着归属与怀念。
  • 庙宇:代表着文化与信仰的承载。
  • 丰饶的湖海:象征着理想与志向。
  • 荣华:代表着世俗的富贵与繁华。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理想、故乡情怀及社会变迁的深刻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偓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旧庙”象征什么? A. 信仰的存在
    B. 文化的传承
    C. 信仰的失落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的美好
    B. 乡愁与变迁
    C. 自然的壮丽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过临淮故里》与杜甫的《登高》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但韩偓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而杜甫则兼顾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出各自不同的情感基调与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通过以上各部分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过临淮故里》这首诗的魅力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