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杭县康家桥舟中作》

时间: 2025-01-01 17:43:56

学作新诗句未平。

卧听柔橹汨波声。

软红尘土成遥想,新绿畦塍快远情。

收麦穗,插秧针。

早中迟稻待秋登。

不须明日愁泥足,却为田家问玉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杭县康家桥舟中作
作者:俞平伯

学作新诗句未平。
卧听柔橹汨波声。
软红尘土成遥想,
新绿畦塍快远情。
收麦穗,插秧针。
早中迟稻待秋登。
不须明日愁泥足,
却为田家问玉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舟中听着轻柔的桨声,思绪飘荡,想象着过去的生活与田园风光。诗人通过描绘农事活动,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关心与向往,反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情感。诗的最后,诗人不愿意为未来的泥泞而烦恼,反而关心田家是否有好天气。

注释

  • 学作:学习作诗。
  • 柔橹:指轻柔的桨。
  • 汨波声:波浪拍打的声音。
  • 软红尘土:比喻生活的琐碎与繁杂。
  • 畦塍:田地的沟坎。
  • 插秧:农事活动,种植稻谷。
  • 玉晴:晴天,象征着美好的天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平伯(1899-1985),字恕之,号平伯,江苏人,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学者。他在古典诗词上造诣颇深,擅长词、曲,并有较强的现代诗创作能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杭县康家桥,正值农忙时节,诗人借舟中写作的环境,描绘了农田的生机与农民的辛劳,体现了他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农业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以自然和农田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的开头“学作新诗句未平”,表明诗人正在进行创作,表达了一种未尽之意。而“卧听柔橹汨波声”则营造出一种轻松惬意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置身于那宁静的水边。

接下来的几句通过意象的描绘,展现了农田的春华秋实,诗人用“软红尘土”来形容生活的繁琐,暗示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而“收麦穗,插秧针”则直接描绘了农民的辛劳,表现出对他们生活的关注与敬重。

最后几句,诗人抒发了一种超然的心态,不再为未来的泥泞而焦虑,而是关心着农田的晴天,反映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乡土生活的深情,无疑是对传统农业社会的一种赞美与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学作新诗句未平”:表达诗人正在学习作诗的心情,尚未写完。
  • “卧听柔橹汨波声”:卧在船上,轻松地听着桨划水的声音。
  • “软红尘土成遥想”:生活中的琐事让人思绪万千。
  • “新绿畦塍快远情”:新绿的田地让人感到远方的情感。
  • “收麦穗,插秧针”:具体描绘农事活动,生动形象。
  • “早中迟稻待秋登”:描绘了稻谷的生长过程,表达希望。
  • “不须明日愁泥足”:不必为将来的泥泞而忧虑。
  • “却为田家问玉晴”:关心农田的天气,表现温情。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收麦穗,插秧针”。
  • 比喻:将生活琐事比作“软红尘土”,形象生动。
  • 意象:水、田地、农事等意象交织,形成丰富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农村生活,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宁静。
  • 波声:代表自然的声音,营造氛围。
  • 麦穗、秧针:直接关联到农田,表现乡土气息。
  • 玉晴:象征美好天气,反映农民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乡村生活
    • B. 城市喧嚣
    • C. 自然灾害
  2. "不须明日愁泥足"中的“泥足”指代什么?

    • A. 未来的困扰
    • B. 过去的回忆
    • C. 生活的快乐
  3. 诗人关心的是什么?

    • A. 田家的天气
    • B. 自己的情绪
    • C. 城市的变化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竹里馆》

诗词对比

  • 俞平伯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展现了对农田和乡村生活的关注,俞平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与理解,而杜甫则更倾向于表现战乱对农田的影响。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俞平伯诗文集》
  • 《古典诗词赏析》